[实用新型]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9667.2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田怀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锐腾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14 | 分类号: | F16N7/1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李路平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箍内 螺纹 自动 润滑 油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箍拧接机,主要涉及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接箍是的两端车有内螺纹的较短钢管,内螺纹依据标准或规范有圆螺纹、梯形螺纹、特殊梯形螺纹等,通常带有1:16的锥度,用于将两端车有相应外螺纹的长钢管连接起来。通常油田用无缝钢管在出厂前将钢管的一端拧上接箍,另一端仅给螺纹加上保护套。油田打井时,将此端螺纹拧入上根钢管的接箍内,依次连接形成油井井壁。接箍预拧接机,是将接箍快速拧入钢管的设备,接箍(主)拧接机是在接箍与钢管预拧后,再按规定的扭矩将接箍与钢管拧紧以达到预期的强度的设备。为保护接箍及钢管螺纹在拧接时不受损,需在拧接之前给接箍内螺纹涂润滑油脂,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人工涂润滑脂的方式,但这种涂抹方式需增加人工且存在涂抹不均匀、浪费等问题,质量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发明任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主要包括主轴、电机和甩油头;所述的甩油头位于主轴的前端并与主轴联接一体;所述的主轴为内置有油管的空心结构,所述油管的前端位于甩油头的内腔且前端面封闭,在油管前端壁上沿径向开有一个或多个孔;所述的油管的后端通过配油阀与供油系统相连通,并在所述的配油阀内具有用以控制润滑油脂量大小的阀芯;所述的主轴上联接的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由电机带动的主动皮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采用电机带动甩油头为接箍内螺纹涂润滑油脂,减少人工,具有涂油均匀、运转平稳及涂油量可准确控制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甩油头2、O形圈,3、主轴,4、油管,5、轴承,6、主轴支撑座,7、底座,8、从动皮带轮,9、皮带,10、油管尾座,11、配油阀,12、阀芯,13、螺母,14、主动皮带轮,15、电机,16、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接箍内螺纹自动涂润滑油脂的装置,包括有主轴3、电机15和甩油头1;甩油头1位于主轴3的前端并与主轴3联接一体,在主轴3与甩油头1之间具有O形圈2,用以保证主轴3与甩油头1之间紧密接触;所述主轴3为内置有油管4的空心结构,油管4的前端位于甩油头1的空腔内且油管4的前端面封闭,在油管前端壁上沿径向开有一个或多个孔,油管4的后端与油管尾座10连接,油管尾座10固定在配油阀11的孔内,配油阀11固定在底座7上,所述配油阀11有一螺纹孔,用于外接供油系统,配油阀11内具有与油管尾座10固定孔相对应的孔,其内装有阀芯12,阀芯12尾端具有螺纹并位于配油阀11外,设置有与阀芯12尾端的螺纹配合的螺母13;通过调整阀芯12在配油阀11内的位置可以调整润滑油脂量的大小;设置有主轴支撑座6,主轴3通过轴承5支撑在主轴支撑座6内;为主轴提供动力的电机15固定在底座7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皮带轮14相连;所述的主动皮带轮14通过皮带9与主轴3上的从动皮带轮8相连,构成所述的主轴3在电机15的作用下带动甩油头1做高速运转,为接箍内螺纹进行自动涂润滑油脂的结构。
工作时电机15带动主动皮带轮14旋转,并通过皮带9驱动从动皮带轮8,使主轴3和甩油头1高速旋转,同时供油系统源源不断提供润滑油脂,通过油管4经前端小孔到达甩油头1内壁,在甩油头1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沿圆周均匀甩出到接箍16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锐腾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锐腾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9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薯切秧机
- 下一篇:采用底部上渗复水的作物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