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输液腕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0133.1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郝廷静;陈懿;陈丽;袁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腕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静脉输液中腕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医疗手段,由于人体手背上的血管较明显,故医务人员较多的采用在手背实施静脉输液,在手背实施静脉输液既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输液者的身体姿势也不会受较多的约束,只是手腕需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就可以顺利完成静脉输液。但是由于静脉输液的时间往往较长,在输液过程中,如果输液者的手腕频繁活动,往往会导致输液针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流出血管,引起输液处附近皮下出现血肿,增加输液者的痛楚;有的还因手腕活动过大而造成输液针脱落,致使输液失败。如果输液者通过自身控制使手腕长时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姿势,这样又会导致输液者腕部僵硬,肌肉疲劳,使输液者感到不舒适。怎样使手背实施静脉输液的输液者尤其是自制力较差的输液者腕部得到控制,避免输液针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流出血管形成血肿,避免输液针脱落等现象发生,同时也能消除腕部僵硬的不舒适感,长期以来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脉输液腕部固定装置,它通过一体成型的托板和用于绑扎的绑带的简单结构,能够在输液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防止腕部活动过大,避免输液针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流出血管形成血肿和输液针脱落等现象发生,同时又能使腕部保持放松状态,消除腕部僵硬的不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体成型的托板和绑带,所述托板包括手腕固定段和手掌依托段,所述手腕固定段位于托板纵向的后部,手腕固定段的横截面呈“U”型弯曲结构,其上端的凹面用于与腕部手臂相贴,所述绑带与托板纵向交叉设于托板手腕固定段的底面,绑带的自由端沿托板横向延伸,所述手掌依托段位于托板纵向的前部呈舌形向前延伸,用于托住手掌。
所述托板的手掌依托段与手腕固定段的结合处向下凹,手掌依托段的中部向上拱。
所述托板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所述绑带采用设有粘贴扣的绑带。
所述绑带设置两条,两条绑带并排设于托板的手腕固定段。
采用上述方案的静脉输液腕部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静脉输液腕部固定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托板和绑带,所述托板包括手腕固定段和手掌依托段,所述手腕固定段位于托板纵向的后部,手腕固定段的横截面呈“U”型弯曲结构,其上端的凹面用于与腕部手臂相贴,所述绑带与托板纵向交叉设于托板手腕固定段的底面,绑带的自由端沿托板横向延伸。这样可以使托板的手腕固定段与手腕附近的手臂内侧相贴,并用绑带绑扎在手臂上将托板固定在手臂内侧。所述手掌依托段位于托板纵向的前部呈舌形向前延伸,用于托住手掌,使手掌能够搁在托板的手掌依托段上,手掌呈放松状态的自然搁置,使腕部同样处于放松状态,即使长时间输液,腕部也不会紧张、僵硬;同时,在托板的约束下,手掌的活动受到限制,可以避免输液针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流出血管引起皮下出现血肿的现象发生。而手掌依托段呈舌形向前延伸,也适合于手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的弯曲状,由此让手指、手掌、手腕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任何一处的关节都不会出现紧张状态。
2.所述托板的手掌依托段与手腕固定段的结合处向下凹,手掌依托段的中部向上拱,由此使托板的手掌依托段纵向呈现下凹后再上拱的起伏形状,这种起伏形状使托板绑扎固定在手腕处后,能够让手腕、手掌内侧与托板相贴,并让手背与腕背呈平直状态,使插入手背血管的输液针与血管保持平行,以保证输液针不会穿出血管壁。
3.所述托板上设有若干透气孔,通过这些透气孔能够使托板与手腕接触面保持透气、干燥,可以防止引起皮肤炎症。
4.所述绑带采用设有粘贴扣的绑带,只要将绑带的自由端绕过手臂与绑带固定端贴合,就可以将托板绑在手上固定,快速、简单、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
附图中,1为托板,1a为手腕固定段,1b为手掌依托段,1c为下凹,1d为上拱,2为绑带,3为透气孔,4为粘贴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0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有防酒驾安全系统及其装置的新型智能手表
- 下一篇:宽度可调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