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停车棚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6740.9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9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沈叶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叶喆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B1/19;E04B1/58;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棚,特别是一种稳定性好、经久耐用的停车棚。
背景技术
现在,交通发达,各种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成为人们出行日常交通工具。在各种交通工具给人们出现带来便利的同时,停车问题却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烦恼。现有立体式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不仅造价比较昂贵,而且停车也不方便。
而现有的露天停车场,设置的停车棚的部连接件容易松动而出现部件不稳、变形以及生锈而造成的相连接部件脱落事件,缺乏耐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棚,其连接部件连接强度大,稳定性好,经久耐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停车棚,包括车棚弯梁、车棚横梁和车棚立柱,其中,所述车棚弯梁通过T型连接件与所述车棚立柱连接,所述T型连接件的上部分插进所述车棚弯梁内与车棚弯梁相接,所述T型连接件的下部分插进所述车棚立柱与车棚立柱相连接。
较好的是,在所述车棚弯梁与所述车棚立柱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边梁封头连接件,所述边梁封头连接件一部分与所述车棚弯梁固定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车棚立柱固定连接。
较好的是,所述边梁封头连接件形态为圆角。
较好的是,所述车棚弯梁和车棚横梁通过横梁堵头连接,所述横梁堵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以插入所述车棚横梁端部的中空部分。
较好的是,所述停车棚设置有车棚水槽,所述车棚水槽设置在所述车棚弯梁的端部。
较好的是,所述车棚水槽通过落水斗与所述车棚立柱相连,所述落水斗的上部分形状和大小与所述车棚水槽相适应,所述落水斗的下半部分为边实体,中间中空,边部设置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插入车棚立柱的下水洞口。
较好的是,所述车棚水槽的端部设置有水槽堵头,所述水槽堵头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车棚水槽相适应。
较好的是,所述T型连接件、边梁封头连接件、横梁堵头、落水斗和/或水槽堵头材质为尼龙。
较好的是,所述车棚弯梁、车棚横梁和车棚立柱的材质为铝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停车棚,其通过T型连接件连接车棚弯梁和车棚立柱,T型连接件的上部分插进所述车棚弯梁内与车棚弯梁相接,T型连接件的下部分插进所述车棚立柱与车棚立柱相连接。连接后T型连接件的螺丝孔与车棚弯梁和车棚立柱的螺丝孔相对应以方便螺丝配件操作,简单而实用。采用这种内部连接形式,具有更大的连接强度及更强的受力面积,避免了传统外部连接件螺丝松动而出现部件不稳、变形以及生锈而造成的相连接部件脱落事件,因此比传统产品拥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停车棚的立体结构图;
图2和图3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T型连接件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边梁封头连接件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6和图7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水槽堵头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8和图9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落水斗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10和图11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横梁堵头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所示的车棚水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所述停车棚,包括车棚弯梁1、车棚横梁2和车棚立柱3。当然所述其中车棚弯梁可以为拱形,也可以为直线形。所述车棚弯梁1、车棚横梁2和车棚立柱3为两个或以上,规则行分部,而且所述车棚弯梁1、车棚横梁2和车棚立柱3都采用中空结构,材质采用铝材或其他质地轻、硬度好的材质。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车棚弯梁1通过T型连接件5与所述车棚立柱3连接,所述T型连接件的上部分51插进所述车棚弯梁1内与车棚弯梁1相接,所述T型连接件的下部分52插进所述车棚立柱3与车棚立柱相连接。连接后T型连接件5的螺丝孔与车棚弯梁1和车棚立柱3的螺丝孔相对应以方便螺丝配件操作,简单而实用。采用这种内部连接形式,具有更大的连接强度及更强的受力面积,避免了传统外部连接件螺丝松动而出现部件不稳、变形以及生锈而造成的相连接部件脱落事件,因此比传统产品拥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叶喆,未经沈叶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6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节约电路板的LED吸顶灯
- 下一篇:一种滚动式触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