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承载能力行星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7227.1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林渊;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能力 行星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技术领域,涉及对行星减速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星减速器较小,如果需要大承载能力则必须增加尺寸和重量,不适合在航空产品中使用。《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公开了一种带有双联行星轮的减速器,其原理结构参见图1,它由输入轴1、左内齿圈2、左内齿圈轴承2a、太阳轮3、3个双联行星齿轮4、行星架5、右端盖6、输出内齿圈7、左输出轴承8和右输出轴承9组成。左内齿圈2通过法兰或者花键或者耳片固定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的基体上,左内齿圈2带有左内齿圈中心孔,输入轴[1]的左端从左内齿圈中心孔向左伸出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输入轴1与左内齿圈2的左内齿圈中心孔之间有左内齿圈轴承2a。在输入轴1的中部有太阳轮3,太阳轮3与输入轴[1]通过键连接或者一体加工成形,输出内齿圈7位于左内齿圈2的右边,在输出内齿圈7的左端与左内齿圈2的右端之间有左输出轴承8,输出内齿圈7通过法兰或者花键或者耳片与被驱动机构连接。有一个固定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的基体上的右端盖6,输入轴1的右端从右端盖6的中心孔向右伸出,右输出轴承9安装在右端盖6与输出内齿圈7的右端之间。在输入轴1与右端盖6的中心孔之间有右端盖轴承6a。右端盖6也可以与输出内齿圈7形成一体结构,这时右端盖6就不需固定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的基体上,同时可以省掉右输出轴承9。在左内齿圈2与输出内齿圈7之间有3个沿圆周均布的双联行星齿轮4,双联行星齿轮4由左行星齿轮4a、右行星齿轮4b和双联行星齿轮轴连接组成,左行星齿轮4a与左内齿圈2的内齿啮合,右行星齿轮4b分别与输出内齿圈7的内齿以及太阳轮[3]啮合,每个双联行星齿轮4通过轴承和行星架5连接。该减速器左内齿圈2固定,太阳轮3和输出内齿圈7同时和双联行星齿轮4啮合,依靠左内齿圈2和输出内齿圈7的齿数差实现减速传动。这种双联行星轮减速器的缺点是:第一、体积和重量大,每个行星齿轮必须通过轴承和行星架连接,轴承和行星架的排布大幅增加了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第二、承载能力仍然较低,不能满足航空产品的要求,在相同的体积下,该种结构中的齿轮必须采用较小 的模数,导致承载能力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体积和重量小、承载能力高、能满足航空产品要求的行星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承载能力行星减速器,包括输入轴1、左内齿圈2、左内齿圈轴承2a、太阳轮3、输出内齿圈7、左输出轴承8和右输出轴承9,左内齿圈2通过法兰或者花键或者耳片固定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的基体上,左内齿圈2带有左内齿圈中心孔,输入轴1的左端从左内齿圈中心孔向左伸出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输入轴1与左内齿圈2的左内齿圈中心孔之间有左内齿圈轴承2a,在输入轴1的中部有太阳轮3,太阳轮3与输入轴1通过键连接或者一体加工成形,输出内齿圈7位于左内齿圈2的右边,在输出内齿圈7的左端与左内齿圈2的右端之间有左输出轴承8,输出内齿圈7通过法兰或者花键或者耳片与被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
有一个右内齿圈13,它的结构与左内齿圈2相同,右内齿圈13也通过法兰或者花键或者耳片固定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的基体上,右内齿圈13的内齿与左内齿圈2的内齿相对并且相位相同,右内齿圈13上的右内齿圈中心孔与左内齿圈2左内齿圈中心孔同轴,输入轴1的右端从右内齿圈13的右内齿圈中心孔向右伸出,在输入轴1与右内齿圈13的右内齿圈中心孔之间有右内齿圈轴承13a,右输出轴承9安装在右内齿圈13的左端与输出内齿圈7的右端之间;
在左内齿圈2与右内齿圈13之间有3~6个沿圆周均布的三联行星轮10,三联行星轮10由左行星轮10a、中行星轮10b、右行星轮10c和三联行星轮轴连接组成,左行星轮10a、中行星轮10b和右行星轮10c的结构相同,左行星轮10a与三联行星轮轴的左端连接,右行星轮10c与三联行星轮轴的右端连接,中行星轮10b位于左行星轮10a和右行星轮10c的中间,左行星轮10a、中行星轮10b和右行星轮10c的相位相同;左行星轮10a与左内齿圈2的内齿啮合,中行星轮10b分别与输出内齿圈7的内齿以及太阳轮3啮合,右行星轮10c与右内齿圈13的内齿啮合;
在所有的三联行星轮轴之间有左支撑环11和右支撑环12,左支撑环11和右支撑环12是结构相同的、截面为矩形的圆环,左支撑环11位于左行星轮10a与中行星轮10b之间,右支撑环12位于中行星轮10b与右行星轮10c之间,左支撑环11和右支撑环12的外径与所有的三联行星轮轴的外切圆 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7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控制变速机构
- 下一篇:交叉型刹车盘厚度警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