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变电动力对真空灭弧室影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256.X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0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宁静;吴红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明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动力 真空 灭弧室 影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真空灭弧室,特别是一种改变电动力对真空灭弧室影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管内的真空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用于开断、关合电力系统中的负荷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故障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在真空环境中,气体非常稀薄,残存气体的电离可忽略不计。一对带电的电极的触头在这种高真空环境中的分离,便会产生真空电弧。真空电弧的产生:当静触头与动触头行将分离前,触头上原先施加的接触压力开始减弱,动静触头间的接触电阻开始增大,由于负荷电流的作用,发热量增加。在触头刚要分离瞬间,动静触头之间仅靠几个尖峰联系着,此时负荷电流将密集收缩到这几个尖峰桥上,接触电阻急剧增大,同时电流密度又剧增,导致发热温度迅速提高,致令触头表面金属产生蒸发,同时微小的触头距离下也会形成极高的电场强度,造成强烈的场致发射,间隙击穿,继而形成真空电弧。在电弧熄灭后,电极之间与电极周围的金属蒸气密度不断下降直到零,仍然恢复高真空状态。目前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都是CuCr作为电极。通过各地区的试验站对真空断路器进行试验,发现造成真空断路器在短路开断试验中失败主要原因:真空断路器垂直排线产生的磁场包围真空灭弧室,致使真空灭弧室的内电弧受电动力(磁力)影响下定向集中烧损(电磨损)电极触头的某一侧区域,造成电极触头的某一侧烧损严重而功能失效,而另外一侧无烧损,受此影响,导致整个真空灭弧室报废,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改变电动力对真空灭弧室影响的装置,通过转动真空灭弧室内的电极,使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在电动力影响下均匀烧损电极触头的各区域,使得电极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内电弧集中烧损电极触头某一局部区域,延长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变电动力对真空灭弧室影响的装置,包含一带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一上进线板中心设有与真空灭弧室上的静导电杆套接的套孔,绕套孔周围均匀间隔分布六个螺孔,定位螺栓通过螺孔与真空灭弧室的顶部连接固定;一下出线板中心设有一圆孔,下出线板侧壁上设有连通圆孔的螺纹孔;一中心设有插孔的旋转环与圆孔套合转动连接,旋转环的环壁上均匀间隔设有三个与插孔连通的调节孔;真空灭弧室底部的动导电杆与插孔插接;一调节螺栓穿过螺纹孔与调节孔连接。
所述的旋转环中心的插孔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椭扁形孔,与适应不同的动导电杆端部连接之需要,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的旋转环的插孔为椭扁形孔。
所述的旋转环在圆孔中转动大于90°而小于180°旋转角时,螺纹孔与调节孔对位;即真空灭弧室转动一定角度,将已被内电弧集中烧损触头的某一区域电动力局部区域烧损的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的触头转动一角度;使真空灭弧室的内电弧作用于未烧损的电极触头区域,使真空灭弧室的电极触头的电性能继续有效,延长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真空灭弧室使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的触头转动一角度,通过定位螺栓定位真空灭弧室的静导电杆,通过调节螺栓定位动导电杆,使真空断路器垂直排线产生的电场作用下的真空灭弧室的内电弧可作用于未烧损的触头区域,如此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动力对真空灭弧室产生的影响,使电极触头的电磨损均匀,能减少电弧对屏蔽罩影响,延长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电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进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出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识:10.真空灭弧室;11.静导电杆;12.动导电杆;20.上进线板;21.套孔;22.螺孔;30.下出线板;31.圆孔;32.螺纹孔;40.旋转环;41.插孔;42.调节孔;50.定位螺栓;60.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明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明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2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插入式接线端子
- 下一篇:电容器紧固结构及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