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纳米纤维电热网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431.5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4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利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0;H05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1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网,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纤维电热网。
背景技术
现有采暖装置技术一般为空调、电暖片等。使用空调采暖时,热气流垂直向下吹出,遇到地面冷辐射改向上卷曲,室内局部受热,有噪音,浮尘污染严重,驱散负氧离子,引发“空调病”,一旦关闭空调,室内温度迅速下降。使用暖气采暖时,热气流由下而上循环走动,传热速度慢,带起室内浮灰,引起室内干燥,污染空气环境,驱赶负氧离子,诱发“综合空调症”,有害人体健康。现有加热技术在材料的选用上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抗压性较差,沉重物体挤压会造成电极部分分离,因此发生火花、断路现象;防腐防潮性能差,有漏电危险等,使得现有加热和采暖装置技术在使用范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加热和采暖装置在使用上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碳纳米纤维电热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纳米纤维电热网包括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结构,和连接在所述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结构两端的两个电极;所述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结构包括多个纵横交错排列的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包覆在所述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外表面的导电导热层,包覆在所述导电导热层外面的散热绝缘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的直径为100~1500微米。
进一步,所述导电导热层的厚度为5~1000微米。
进一步,所述导电导热层包括导电导热银浆层,所述导电导热银浆层内均匀分布有多个超导炭黑颗粒和多根竹炭纤维。
进一步,所述超导炭黑颗粒的粒径为20~100纳米。
进一步,所述散热绝缘层的材料为纳米硅胶,其厚度为10~200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碳纳米纤维电热网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绿色环保素质材料、炭素质和婴儿奶嘴用的硅胶,无毒、无味、耐寒性、耐热性、绝缘性能超强、防腐防潮,使用安全且绿色环保;使用本实用新型碳纳米纤维电热网进行采暖时,在温度、远红外线和辐射强度三重作用下,形成合理的室内温度场分布,热能由下而上,符合“暖足寒头”的中医学理论,热能先作用于人体和物体,使人感觉不到热从何而来,给人以阳光般的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及2所示,所述碳纳米纤维电热网包括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结构2,和连接在所述碳纳米纤维电热网结构2两端的两个电极1;所述碳纳米纤维 电热网结构2包括多个纵横交错排列的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3,包覆在所述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3外表面的导电导热层4,包覆在所述导电导热层4外面的散热绝缘层5。所述碳纳米纤维束状结构3的直径为100~1500微米,这种结构的强度材料耐性极佳,牵拉强度和压缩强度高于同类材料。
如图3所示,所述所述导电导热层4的厚度为5~1000微米。所述导电导热层4包括导电导热银浆层6,所述导电导热银浆层6内均匀分布有多个超导炭黑颗粒7和多根竹炭纤维8,所述超导炭黑颗粒7的粒径为20~100纳米,该超导炭黑颗粒7可以自御整流,发挥起超出原材质的奇特性能。竹炭纤维8具有强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负离子释放量7150个/cm3,远红外线发射率92%,并可屏蔽电磁辐射,导电性好。所述散热绝缘层5的为纳米硅胶层,其厚度为10~2000微米,所述纳米硅胶的绝缘性能是普通硅胶的100倍,具有无毒无味、柔软轻便、耐热耐寒等优点,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而且其散热性能优异。
本实用新型碳纳米纤维电热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了PTC发热技术原理即温度越高,电流越少,通过增大导电离子间的距离来减少电流,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2.产品在通电的状态下可以任意折叠,随意裁剪,不触电,不漏电,且不影响正常发热,因为,没有触电、烫伤的隐患,可直接置入水中、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利,未经田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