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切割设备用的新型切割刀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717.3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尉少坤;丁玉祥;张仰平;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B33/10 | 分类号: | C03B3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切割 备用 新型 刀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的切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切割设备用的新型切割刀头。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的切割设备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上重要的组成,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上玻璃带的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通过冷端输送辊道上确定位置的玻璃带,经横向切割设备和纵向切割设备进行切割,继而达到预定的玻璃板长和板宽规格。
目前,浮法玻璃横切机上用的切割刀头的抬起、落下一般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由单杆气缸配合直线导轨驱动刀头部分抬起、落下,这种结构是一种超静定结构,对制造、安装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安装调整,保证刀头垂直精度,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阻卡;一种是利用气缸驱动整个刀盒抬起、落下,这种结构使气缸负载增大,势必造成气缸成本增加,且切割刀头落下时,对玻璃产生的冲击较大,尤其在切割薄玻璃时,经常会将薄玻璃压碎。并且,这两种方式都不能根据玻璃板的不同厚度准确地调节刀头行程,现场板厚改变时,往往需要反复调整才能将压轮调整到合适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浮法玻璃横切机上用的切割刀头的抬起、落下的驱动装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玻璃切割设备用的新型切割刀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切割设备用的新型切割刀头,包括刀盒、气缸、压轮、刀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盒内设有一个可向下伸出的双导杆气缸,双导杆气缸的下端与一个比例电磁铁连接并可驱动比例电磁铁做垂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比例电磁铁与一个连接块连接,连接块的下端安装有压轮,比例电磁铁另通过一个挺杆与刀头连接,刀头上安装有刀轮。
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刀盒顶部设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调节基座,调节基座内配合连接一个螺杆,所述双导杆气缸的气缸杆的上螺纹端穿过刀盒顶部与螺杆连接。
所述的螺杆为一个具有阶梯空心的螺杆,所述双导杆气缸的气缸杆的上螺纹端穿过刀盒顶部与螺杆阶梯空心内的定位螺母连接,所述的定位螺母的下端面与阶梯面配合。
所述的刀头上具有一个竖直设置的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一个可移动的阶梯压轴,阶梯压轴通过一个弹簧与阶梯孔的阶梯面配合连接,所述的刀轮安装在阶梯孔的下端,所述的阶梯压轴的下端与刀轮的上端面接触。
由于采用双导杆气缸驱动刀头,气缸杆为双出调节行程的结构形式,利用双导杆气缸良好的导向性,保证刀轮与玻璃表面的垂直精度,双导杆气缸的气缸杆一端连接刀头和压轮,另一端固定在定位螺母内,通过旋转调节旋钮准确定位气缸杆的起始位置,改变气缸杆的伸出行程,从而准确地调节刀头和压轮的行程,满足不同厚度玻璃的切割要求。
针对刀轮卸下困难,本实用新型在刀轮上方设置按压轴和复位弹簧,通过手按按阶梯压轴将刀轮轻松卸下,松开后按阶梯压轴由弹簧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安装环节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安装精度,提高了行程调节的准确性,增强了刀轮卸下的可操作性,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将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切割设备用的新型切割刀头,刀盒5内设有一个可向下伸出的双导杆气缸6,双导杆气缸6下端与一个比例电磁铁7连接并可驱动比例电磁铁7做垂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比例电磁铁7下端与一个连接块8连接,连接块8的下端安装有压轮11,比例电磁铁7下端另通过一个挺杆14与刀头座连接,在连接块8下端设有一个竖直孔,所述的挺杆14安装在竖直孔内,挺杆14在比例电磁铁7的作用下可向下伸出;在刀头座的左侧,刀头座与连接块8通过一个横向轴杆铰接,且在连接块8的侧面还设有一个弹簧与刀头座上端面连接;
如图2所示,刀头座右端安装一个刀头13,刀头13上具有一个竖直设置的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一个可移动的阶梯压轴9,阶梯压轴9通过一个弹簧10与阶梯孔的阶梯端面配合连接,阶梯孔的下端安装有刀轮12,所述的阶梯压轴9的下端与刀轮12的上端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追尾探测器
- 下一篇:方形非强制内循环厌氧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