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固定胸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8874.4 | 申请日: | 2011-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9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孟子敏;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子敏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固定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膜疾病时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其中顽固性气胸及胸腔积液的治疗,除了相关药物治疗外,常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目前临床上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管均是采用直管式, 引流管的末端,用一个蝶翼式的固定套套在引流管外面,用缝线穿过蝶翼的小孔并缝在皮肤上,这样的操作往往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并且缝线固定处皮肤易并发感染,临床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不得已也常常仅采用敷贴外固定,这样的做法经常出现胸腔闭式引流管沿胸腔壁穿刺孔道反复进出胸腔,甚至意外脱落,给医疗安全造成隐患,或者为了防止意外脱管,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胸腔内留置长度过长,造成引流管胸腔内弯曲打结,导致引流不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病人痛苦小、不易外脱的内固定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固定胸腔引流管,设有引流管,引流管前端设有引流口,后端设有抽吸接口,其特征在于引流管前端设有定位水囊,引流管外壁设有注水管,定位水囊包绕在引流管前部,注水管前端与定位水囊相连通,后端与注水接口相连通,当引流管进入胸腔时,定位水囊处于萎缩状态,穿刺完成后,通过注水接口将水通过注水管将定位水囊打开,使引流管经定位水囊固定在胸腔内壁上,不会造成外脱现象,达到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病人痛苦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水囊固定在引流管前端10cm处,已利于适合不同的病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病人痛苦小、不易外脱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引流管1、引流口2、抽吸接口3、定位水囊4、注水管5、注水接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内固定胸腔引流管,设有引流管1,引流管1前端设有引流口2,后端设有抽吸接口3,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前端设有定位水囊4,引流管1外壁设有注水管5,定位水囊4包绕在引流管1前部,注水管5前端与定位水囊4相连通,后端与注水接口6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水囊4固定在引流管1前端10cm处,已利于适合不同的病人使用。
当引流管1进入胸腔时,定位水囊4处于萎缩状态,穿刺完成后,通过注水接口6将水通过注水管5将定位水囊4打开,使引流管1经定位水囊4固定在胸腔内壁上,不会造成外脱现象,达到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病人痛苦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病人痛苦小、不易外脱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子敏,未经孟子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8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光纤放大器阵列光反馈环形腔相干组束系统
- 下一篇: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