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柴油机后处理器评价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0404.1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冯向宇;葛蕴珊;欧阳煦;周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李爱英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辅助 柴油机 处理器 评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辅助柴油机后处理器评价的系统。
背景技术
对柴油机后处理器,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颗粒过滤器(DPF)、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等进行综合检验是后处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检测方法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受到条件、资金的限制,所有柴油机后处理器产品出厂前均不能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柴油机后处理器在出厂之前没有进行实际的发动机试验,无法确定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造成柴油机后处理器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正确地处理,最终影响用户的使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影响柴油机后处理器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后处理器的空速和排气温度。为了获得这两个因素分别对后处理器性能的影响情况,在评价柴油机后处理器的一般试验中,会对不同空速和不同温度下的后处理器性能进行测试。但是,后处理器的空速的变化,是依靠工况的变化来实现的,而随着工况的改变,废气的成分和排气温度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样得到的不同空速下后处理性能的变化并不是由单一的空速的变化引起的,还可能包含有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能准确的通过试验表明空速这一单一参数对后处理器性能的影响情况。同理,后处理器的排气温度的变化,也是依靠工况变化来实现的,而随着工况的改变,废气的成分和空速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样得到的不同温度下后处理性能的变化并不是由单一的排气温度的变化引起的,还可能包含有空速变化的影响。因此为准确测试在同一工况下,不同排气温度或不同空速分别对柴油机后处理器性能的影响,需要设计一种试验系统可用以在同一工况下,分别控制空速和排气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柴油机后处理器评价的系统,该系统能够达到提高控制空速和排气温度的准确性、提高试验的效率以及试验的安全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辅助柴油机后处理器评价的系统,该系统被置于原有的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发动机排气输出口与后处理器之间的管路上,该管路作为测试管路,包括旁通管路蝶阀、进水管路蝶阀、排水管路蝶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旁通管路、换热器排水管路、换热器进水管路、控制器、冷却水箱、换热器。
本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在测试管路上依次设置换热器、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后处理器;换热器分别通过换热器排水管路、换热器进水管路与冷却水箱相连,在换热器排水管路上设置排水管路蝶阀,在换热器进水管路上设置进水管路蝶阀;发动机排气输出口与换热器之间的测试管路连接旁通管路,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蝶阀;控制器分别与旁通管路蝶阀、进水管路蝶阀、排水管路蝶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连接,其中:
控制器接收以太网传送的控制命令,在空速控制模式下,接收流量计传送的流量信号,通过控制旁通管路蝶阀实现对旁通管路排气流量的调节;在排气温度控制模式下,接收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信号,通过控制进水管路蝶阀实现对换热器进水管路的进水量的调节,同时通过控制排水管路蝶阀实现对换热器排水管路的排水量的调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器接收来自相应管路的排气流量信号和排气温度信号,在以太网的控制命令下,发送开度控制信号至旁通管路蝶阀、进水管路蝶阀和排水管路蝶阀,从而实现对旁道管路蝶阀、进水管路蝶阀和排水管路蝶阀的调节;并且可以对后处理器位置前方的废气流量和排气温度进行反馈调节,直至达到计算机输入的控制目标值;此外,由于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换热器与后处理器之间,这样就保证了进入后处理器的排气流量和排气温度为期望控制的数值大小;若将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换热器前,则经换热器后的排气流量和排气温度数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提高了对空速和排气温度的控制精度。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各阀门的开度,免除了试验人员进入试验间手动调节阀门的繁琐程序,这样就节省了试验时间,从而提高了试验效率。
(3)本实用新型进行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在操作间内即可,不必进入试验间内,使得试验人员远离发动机台架,并且减少了试验过程中由于人为进行操作带来的失误或者错误操作,从而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系统内部连接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0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引射惯性增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示踪量子点测井方法中的球形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