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发电厂上料系统炉前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0698.8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苏余宁;伍征团;黄家崧;杨云金;何荣;陈伟;毕武林;陈洪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发电厂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上料系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发电厂上料系统的炉前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一次能源储量日益枯竭,以及矿物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以高新技术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林废弃物、秸秆和树皮等生物质能源,因为其储量丰富、低污染和可再生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和利用的热点,近年来,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我国已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经验,炉前给料系统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决定生物质发电项目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限制生物质发电技术发展的瓶颈。 目前,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中给料系统的设计多数采用螺旋给料,即炉前料仓中布置螺旋输送机,由螺旋输送机输送燃料至炉膛燃烧。国内外已投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中采用容积小于50m3的炉前小料仓给料系统运行较稳定,料仓内搭桥、蓬料现象较少,但是,由于生物质燃料松散、自然堆积密度小的特性,小料仓的给料仓内储存燃料较少,一般容积为50m3的小料仓燃料满仓时仅供50MW~12MW机组3~10分钟满负荷运行,对上料皮带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上料皮带出现故障无法及时处理,势必会造成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同时,螺旋输送机在输送燃料的过程,整仓燃料会出现向前平移,致使燃料在料仓出口堆积,极易造成料仓出口堵料,堵料后人工清理极其困难。采用容积100m3以上的大料仓给料系统,由于生物质燃料流动性差,料仓内极易出现搭桥、蓬料现象,经常需要较多人工不停捅料,增加了发电机组运行成本,而且对捅料人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生物质燃料破碎粒度不均匀,经常存在较长的燃料进入炉前料仓,螺旋输送机输送燃料为旋转向前的过程,较长的生物质燃料极易缠绕在螺旋轴上,致使螺旋轴卡涩,造成锅炉燃料无法稳定供应,使机组频繁非计划停运。
由于炉前给料系统存在的问题,造成生物质发电机组频繁非计划停运,给生物质发电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限制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运营成本低的生物质发电厂上料系统炉前给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生物质发电厂上料系统炉前给料装置,包括有炉前料仓、螺旋送料装置以及与锅炉本体相通的下料管。出料口设在炉前料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前料仓的下部横向并排设有五根承载均料螺旋,与一级输送螺旋呈十字交叉布置。
所述螺旋送料装置采用二级给料的结构形式,它是由八根一级输料螺旋和四根二级给料螺旋构成,八根一级输料螺旋,其中两根为一组,分为四组,每组的转向相反,螺纹方向相反,并排设在炉前料仓的底部;四组一级输料螺旋分别将燃料输送给四根二级给料螺旋,二级给料螺旋将燃料输送至下料管,燃料在输料风的作用下进入炉膛燃烧。
所述承载均料螺旋设有五根,五根承载均料螺旋设在一级输料螺旋的上方并与一级输料螺旋呈十字交叉布置。
所述下料管上设有翻板式防火门,避免炉膛正压时高温烟气反串至料仓引燃料仓内燃料。
所述炉前料仓为400m3容积的大料仓。
所述炉前料仓为100m3以上容积的大料仓。
所述每根一级输料螺旋、每根二级给料螺旋和每根承载均料螺旋都单独配有驱动马达。
所述承载均料螺旋采用中间隔开的双向螺纹结构。
所述承载均料螺旋采用大轴颈螺旋,螺旋输送装置均采用大轴颈变螺距螺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06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通过率阻挡板
- 下一篇:一种防低温腐蚀三重调温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