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1148.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赵文超;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在极板制造中板栅的设计大都以横向长方形网格的设计方案,板栅筋条横筋多,竖筋少。普通长方形网格板栅筋条都是以正交模式,板栅易骨架易遭到破坏,抗蠕变性能差,同时板栅都是偏极耳,内阻较大,不利于电流的传输,从而电池的大电流及综合电性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板栅易骨架不易遭破坏,抗蠕变性能好,同时板栅内阻小,有利于电流传输的铅酸蓄电池板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包括方片状板栅本体,板栅本体顶部设有极耳,板栅本体上设有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其特征在于: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以由极耳处发出的纵向筋条作为主筋条呈网状叶脉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极耳位于板栅本体顶部偏左位置,纵向主筋条从极耳处向板栅底部反镜像处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主筋条从极耳处向板栅底部逐渐变窄。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筋条以主筋条为平行线的模式建立间距为12.6mm的纵向网格。
作为优选,主筋条左侧横向筋条从主筋条的起点向左下方延伸建立平行间距为6mm的横向筋条,主筋条左侧横向筋条与板栅竖直边框形成24°的夹角,主筋条右侧横向筋条从主筋条的起点向右下方延伸建立平行间距为6mm的横向筋条,主筋条右侧横向筋条与板栅竖直边框形成54°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主筋条上宽3.2-3.5mm,下宽1.5-1.7mm。
本实用新型本发明以极耳为起点,采用叶脉式板栅设计,大的提高了电流传输的效率,脉状栅格的建立使板栅骨架全部形成金子塔形,有效提高了板栅的抗蠕变性能,栅形成叶脉状的结构,主筋条上宽下窄,利于电流的传导分布。因此,叶脉状板栅设计能有效的提高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内阻,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实施例,包括方片状板栅本体1,板栅本体顶部设有极耳2,板栅本体上设有横向筋条4和纵向筋条3,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以由极耳处发出的纵向筋条作为主筋条5呈网状叶脉分布。所述极耳位于板栅本体顶部偏左位置,纵向主筋条从极耳处向板栅底部反镜像处延伸。所述主筋条从极耳处向板栅底部逐渐变窄。
栅格纵向主筋条从极耳处向下反镜像处延伸,其它纵向筋条以主筋条为平行线的模式建立间距为12.6mm的纵向网格,然后再以主筋条的起点为基准,向左下方延伸使之与板栅垂直线形成24°的夹角,而后再以该筋条为基准,建立其它平行间距为6mm的筋条,纵向主筋条的右半部分也已主筋条的起点处为准, 向右下方延伸并与板栅垂直边框形成54°的夹角,然后再以此为基准,建立间距为6mm的平行线,最终使板栅形成叶脉状的结构,该主筋条上宽下窄,有利于电流的传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的板栅
- 下一篇:中高压开关柜多点温度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