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筒式滗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1309.3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欣;罗洪波;张宏庆;沙齐;许丽华;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635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式滗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套筒式滗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浓缩工艺较多采用重力污泥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等。
重力式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时间一般都在12小时以上,腐殖污泥与高负荷腐殖污泥经长时间浓缩后,比阻将增加,上清液BOD5升高,不利于机械脱水,也不宜采用重力浓缩。
气浮浓缩由于在好氧状态下完成,但对于初沉污泥、腐殖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等,由于相对密度较大,沉降性能好、絮凝性能差,不适用气浮浓缩。气浮浓缩系统所需配套的设备较多,工艺运行相对重力浓缩复杂,运行成本与维修费用较高。
离心浓缩是利用污泥中固体与液体的相对密度差,运行成本维修费用高。
间隙式浓缩池上清液一般通过设置在池壁上的排出管撇除,当需要撇水时,由人工开启相应的阀门,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出水管位置固定不变,滗水速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套筒式滗水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密封装置,出水管,驱动轴,驱动装置;所述的内套筒布置在外套筒内,内套筒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出水管与外套筒的下端连接,内套筒的顶端布置驱动轴,驱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所述的内套筒的排水槽成螺旋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所述的外套筒的排水孔成长条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式滗水器结构简单,撇水流量依靠机械匀速转动实现,出水均匀。无需返程,内套筒只需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滗水器出水孔口的封闭,缩短了工艺运行时间,同等池径下可有效提高处理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内套筒,2是外套筒,3是密封装置,4是出水管,5是驱动轴,6是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套筒式滗水器,包括内套筒1,外套筒2,密封装置3,出水管4,驱动轴5,驱动装置6。
内套筒1布置在外套筒2内,内套筒1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2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2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3,出水管4与外套筒2的下端连接,内套筒1的顶端布置驱动轴5,驱动轴5与驱动装置6连接。内套筒1的排水槽成螺旋形。所述的外套筒2的排水孔成长条形。
套筒式滗水器是为序批式储泥池浓缩技术配套的上清液撇除设备,其技术特点为:通过固定安装的设有竖向排水槽的外筒与带有螺旋出水槽的可旋转内套筒,当需要滗水时,启动电动启闭装置,使内套筒旋转,出水槽与外套筒排水槽对接而出现1~2个出水孔,该出水孔随着内套筒的旋转而逐渐下移,达到连续、均匀排水的目的。套筒式滗水器撇水到低位后,内套筒继续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而将撇水口关闭。内套筒的旋转速度是可调的,可根据工艺运行所需的滗水时间进行调整与设定。内套筒的缓慢旋转不会形成对上清液分离区的扰动,可最大限度地撇除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3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