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1588.3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得军;柴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0 | 分类号: | H01P1/10;H01P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刁玉生;王敬智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快速 连接器 固态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该固态开关包括矩形盒体、印刷电路板、一个SMA转接头、多个无极性连接座、多个中间转接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固态继电器和一个单片机电路。该固态开关可构成垂直交叉结构的小型化射频矩阵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系统的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将多个不同功能的系统安装在一起实现多功能的方法,而是倾向于让多个系统共用一些性能或结构一样的部件,固态开关就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大型测试系统需要数量庞大的固态开关,并且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由此固态开关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使用常规一针一孔的连接方式在高密度、小体积的状态下非常麻烦。中国专利200910058140.3公开了一种射频小型化矩阵开关,该发明采用模块化单刀多掷开关并使用垂直交叉结构,矩阵之间通过可插拔射频阴头连接器安装进带有矩阵洞孔的适配座中连接为一体。该发明采用了有极性、针与孔配合的连接方式,这种有极性的连接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生产两种固态开关。这样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安装过程中必须分清楚针孔端,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固态开关形成矩阵时,往往要求体积小,插拔方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单一化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该固态开关包括矩形盒体、印刷电路板、一个SMA转接头、多个无极性连接座、多个中间转接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固态继电器和一个单片机电路。该固态开关可构成垂直交叉结构的小型化射频矩阵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时只需要生产一种固态开关即可,使用时不需要区分针端或者孔端,仅需简单的插拔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有一个矩形盒体,其内设置一个印刷电路板,所述矩形盒体顶部设置一个SMA转接头,所述矩形盒体底部设置多个无极性连接座,每个无极性连接座上插装一个中间转接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固态继电器和一个单片机电路,每个无极性连接座匹配一个与其对应的所述固态继电器;所述无极性连接座包括圆筒形壳体、插接芯头,该插接芯头与圆筒形壳体同轴绝缘设置,该插接芯头底部设置接线端子;所述插接芯头底部的接线端子与所述固态继电器的一个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SMA转接头的芯体电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间转接器有一个圆筒形主体,其两端设置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径与所述无极性连接座中的插接芯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无极性连接座中的圆筒形壳体与所述SMA转接头的壳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快速插拔即可使固态开关之间连通,安装使用方便,也不需要扳手等安装工具,对于小体积,大密度的固态开关的组装尤其方便,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更方便小空间下整个矩阵开关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连接精度。
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不需要区分针端或者孔端,仅需简单的插拔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3. 本实用新型元件单一,带有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固态开关为单一化开关元件,生产时只需要生产一种开关即可,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极性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3为无极性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矩阵开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1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