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2936.9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范宏;刘志强;赵铁军;徐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式通长负筋 保护层 厚度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构件中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部件。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板浇注施工中,为确保负弯矩钢筋不变形、不移位,同时为保证上排钢筋与下层模板之间的距离达到设计的高度,目前施工现场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现浇板施工时,通常采用φ8mm-φ12mm的钢筋经过加工弯曲的马凳来支垫起板内的上层钢筋,且通过焊接形成通长的马凳,马凳下端支承或绑扎在下排钢筋上,其上端支撑上排钢筋,下排钢筋与模板之间另外安装有垫块;但是这种方法施工中存在如下问题:(1)其马凳下端支承或绑扎在下排钢筋上,如果下排钢筋位置不准,则导致上排钢筋的位置也受到影响;(2)钢筋制作的马凳其用钢量大,且在现场弯曲加工困难;(3)其板底钢筋用砂浆垫块挤压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使其受到振动后,容易产生移位;(4)钢筋马凳在现场制作,马凳的尺寸和大小容易发生误差,从而造成无法准确地控制钢筋的位置;(5)其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分别支垫,导致工作量大;(6)其采用焊接方法将支脚与支撑钢筋焊接在一起,消耗焊接材料,增加用工,而且属于明火作业,容易引起火灾。另一种是采用塑料马凳支撑;但是这种方法固定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塑料马凳支撑时,塑料马凳底部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造成塑料马凳的稳定性差;(2)塑料马凳为减少塑料用量,本身有许多凸凹,在浇注混凝土时不容易保证塑料马凳与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3)塑料的弹性膜量、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差异较大,塑料与后浇注混凝土之间粘接较差,容易引起致腐蚀介质侵入,从而导致塑料环圈内钢筋发生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能解决上述装置及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组件,其能够克服结构复杂,组装繁琐,安装效率低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钢丝进行弯曲加工所形成的带有圆环的撑腿结构,圆环中设有穿入的支承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撑腿设有两个支脚。
所述支脚与圆环之间的一侧撑腿上设有弯曲下陷的凹槽。
所述撑腿设置的支脚与模板相接触。
所述支脚的长度≥0.8cm。
所述凹槽底上部与支脚下部之间的距离等于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所述凹槽为圆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能解决上述装置及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组件,其能够克服结构复杂,组装繁琐,安装效率低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组装简单,安装效率高,可工厂标准化生产,误差小,运输方便,强度和刚度性能好,成本低廉,使用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实施例1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实施例1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实施例1施工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实施例2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实施例2施工效果图。
图中,1为圆环,2为撑腿,3为支脚,4为支承杆,5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钢丝进行弯曲加工所形成的带有圆环1的撑腿2结构,圆环1中设有穿入的支承杆4;所述撑腿2设有两个支脚3;所述撑腿2设置的支脚3与模板相接触;所述支脚3的长度≥0.8cm。其适用于单层钢筋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钢丝进行弯曲加工所形成的带有圆环1的撑腿2结构,圆环1中设有穿入的支承杆4;所述撑腿2设有两个支脚3;所述支脚3与圆环1之间的一侧撑腿2上设有弯曲下陷的凹槽5;所述撑腿2设置的支脚3与模板相接触;所述支脚3的长度≥0.8cm;所述凹槽5底上部与支脚3下部之间的距离等于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所述凹槽5为圆弧形。其适用于双层钢筋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29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点火器输出功率可调的直流升压电路
- 下一篇:一种门控缓冲支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