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浮植物定点采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3563.7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3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严少华;张志勇;张迎颖;杨新宁;刘海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浮 植物 定点 采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浮植物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水葫芦在采收阶段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葫芦是一种生长、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化,水葫芦被大量的用于水体净化领域,但是由于水葫芦本身质量很轻,所以极易漂浮,如何将用于水体治理、水质改善的漂浮植物进行及时打捞、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入冬后因漂浮植物的衰亡而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成为目前水体生物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生产和科技问题。
由于水葫芦的平均生物量高达45kg/m2,所以处理量非常大,目前常规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打捞船将水葫芦收集、打捞后送至处理点,进行后续的粉碎、加工等处理。由于水葫芦的自身重量大,易漂浮,所以采收困难大,采收耗能高,不是理想的水葫芦采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漂浮植物采收中处理量大、处理效率低以及处理耗能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漂浮植物采收系统,包括浮动采收平台、拖网以及自动收网装置,所述的自动收网装置固定于浮动采收平台;所述拖网主要由钢索、浮球、尼龙网、立柱、沉子构成,所述浮球由钢索串联,钢索的两端安装有用于将拖网与自动收网装置固定的连接件,所述浮球由细绳与尼龙网拴系,尼龙网的两侧用立柱固定,所述两立柱之间还装有沉子。
采用这种漂浮植物采收系统以后,相当于将原来的移动采收转化为定点采收,利用自动收网装置,将围在拖网内的漂浮植物不断集中,并借助与采收系统相连接的处理平台,将采收、处理一体化。不仅解决了漂浮植物本身易漂浮,采收难的问题,而且由于不需要承载漂浮植物,减少了采收船的投入及耗能,节省了采收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浮动采收平台为呈喇叭形布置的两个采收栈。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将浮动采收平台设置为喇叭形的两个采收栈,将后期预处理的设备安装于收紧的喇叭口处,更加有利于漂浮植物的集中。同时两个呈开放状态的采收栈也有利于操作者在其上走动,可以更好的干涉漂浮植物的集中过程,及时处理集中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当其收紧力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更为方便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所述用于将拖网与自动收网装置固定的连接件为铁环。所述沉子为铁链。从而在保证需求的情况下,节约采收成本。
当然,由于漂浮植物独特的漂浮性,所以浮球的设置必须可以满足使得尼龙网在竖直方向上的覆盖面满足防止漂浮植物飘散的需求,也就是说浮球和尼龙网的配合要合理,所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所述所述尼龙网片宽度至少1.5米,上沿距水面至少为30 cm。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浮球直径至少25cm,浮球间隔2-3米这种优选方式。
由于浮动采收平台的采收效率与后期的处理能力要相互匹配,所以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自动收网装置为钢索卷扬机。从而准确的控制拖网的收缩进度,并且根据与浮动采收平台连接的预处理设备及时调整收网速度,即保证稳定的提供预处理所需漂浮植物量,又不超出预处理的处理负荷。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后,简化了漂浮植物采收难度,提高了漂浮植物采收效率,节省了漂浮植物采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漂浮植物采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拖网结构示意图;
其中0-预处理装置、1-浮动采收平台、2-拖网、3-自动收网装置、5-钢索、6-浮球、7-尼龙网、8-立柱、9-沉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漂浮植物采收系统,包括浮动采收平台1、拖网2以及自动收网装置3,所述的自动收网装置3固定于浮动采收平台1;所述拖网2主要由钢索5、浮球6、尼龙网7、立柱8、沉子9构成,所述浮球6由钢索5串联,钢索5的两端安装有用于将拖网2与自动收网装置3固定的连接件铁环(未示出),所述由细绳与尼龙网7拴系,并且在尼龙网7的两侧用立柱8固定,所述两立柱8之间还装有沉子9。
需要对漂浮植物进行采收时,自动收网装置3进行收紧,并同时将固定于其上的钢索5收起,随着钢索5被不断的收起,固定在其下方的尼龙网7被不断收紧,尼龙网7所圈起的区域不断收缩,迫使区域内的漂浮植物被集中,随着漂浮植物的不断集中,其最终被收集在喇叭口处的预处理装置0处,通过预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后续处理。从而完成了尼龙网7圈围范围内的大面积漂浮植物的采收工作。由于在整个过程当中,不需要采收船以及漂浮植物的打捞、转移,所以极大的提高了采收效率,节省了采收成本。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35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