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脱硫后白烟的栅流气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4616.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4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樊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普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26;B01D45/0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脱硫 后白烟 流气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湿法脱硫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脱硫后白烟的栅流气液分离装置,它适用于电厂、化工、焦化、能源、钢铁及锅炉等烟气的湿法脱硫除尘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烟气脱硫系统中,以湿法脱硫的效果最好。但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白烟造成酸污染和视觉污染。解决白烟的方法最典型的是配备烟气再热器,使脱硫后烟气的温度升高,解决白烟的问题。此方法只是提升了白烟产生的高度,没有根本解决白烟。且再热器的高成本、高消耗、漏气和高故障率也是个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简易、使用方便、无能耗的装置,在不增加成本和能源消耗的条件下,根本解决白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消除脱硫后白烟的栅流气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简易、使用方便、无能耗的装置,在不增加成本和能源消耗的条件下,根本解决白烟的问题的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脱硫后白烟的栅流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分离器,所述分离器通过一个固定装置设置在烟囱内部;所述分离器包括一组导气通道。具体的,所述分离器包括一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的边缘呈直线型或曲线型;所述相邻每对分离组件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导气通道。所述固定装置为定位环,所述分离器通过一组定位环设置在烟囱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就是所述分离组件的边缘呈正弦曲线,各个分离组件的两端通过固紧件平行固定,且所述的分离组件形成的导气通道与烟气的流向一致。所述各个分离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0-50m,正弦型的各个分离组件为错峰排布。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分离器高度为600-1500mm。所述烟囱内部还设置有破风圈所述烟囱上部还设置有避雷针和破风圈,所述破风圈设置在距烟囱上端不小于烟囱高度1/3的范围内设置。破风圈作用是为了避免或减少气流流动产生的卡曼涡流引起烟囱发生共振。所述分离器的烟气流速为3.5-5.5m/s。
本实用新型采用栅流气液分离器结构,正弦分离组件,且正弦分离组件的布置为错峰布置。脱水后的烟气由烟囱排出,此法液滴分离效率达到98%以上,在减少S02排放的同时避免白烟的产生,能耗少,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材料采用碳钢防腐或不锈钢。从烟囱排出的烟气不产生白烟,不造成视觉污染和降低硫化物的排放,彻底解决环保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烟气入口1、脱硫塔2、烟囱本体3、定位环4、栅流气液分离器5、破风圈6、避雷针7、固紧件8。
具体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其整体结构是在脱硫塔上部烟囱中间,用定位环将栅流气液分离器固定在烟囱筒体内,烟气经过栅流气液分离器时与烟气中的水分和残余硫化物分离,再经烟囱排出。
一种消除脱硫后白烟的栅流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个分离器5,所述分离器5通过一个固定装置设置在烟囱2内部;所述分离器5包括一组导气通道。
具体的,所述分离器5包括一组分离组件,所述相邻每对分离组件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导气通道。所述分离组件的边缘呈正弦曲线,各个分离组件的两端通过固紧件8平行固定,且所述的分离组件形成的导气通道与烟气的流向一致。所述各个分离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0-50m,正弦型的各个分离组件为错峰排布。所述固定装置为定位环4,所述分离器5通过一组定位环4设置在烟囱2内部。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分离器高度为600-1500mm。所述烟囱上部还设置有避雷针和破风圈,所述破风圈设置在距烟囱上端不小于烟囱高度1/3的范围内设置。破风圈作用是为了避免或减少气流流动产生的卡曼涡流引起烟囱发生共振。所述分离器的烟气流速为3.5-5.5m/s。
烟气经烟气入口1进入脱硫塔4与脱硫液作用脱硫后,进入烟囱2部分。在经过栅流气液分离器5时,脱除剩余的水分,干烟气排出。
栅流气液分离器5高度为600-1500mm,正弦分离组件之间的间距为30-50mm,正弦分离组件的布置为错峰布置。进入栅流气液分离器5的烟气流速为3.5-5.5m/s,脱水后的烟气由烟囱2排出,此法液滴分离效率达到98%以上,在减少SO2排放的同时避免白烟的产生,能耗少,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材料采用碳钢防腐或不锈钢。从烟囱排出的烟气不产生白烟,不造成视觉污染和降低硫化物的排放,彻底解决环保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普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普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4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气除尘器进风导流装置
- 下一篇:软包装袋单向排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