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双组分高压喷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4670.1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祎 |
主分类号: | B05B7/26 | 分类号: | B05B7/26;B05B7/04;F04B53/02;F04B5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组分 高压 喷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注设备,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双组分液体化学原料的高压喷涂和灌注,可获得高质量的双组分原料在现场进行配制的成品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弹性体涂料等,用于防水、保温、防护、填充、地坪等方面的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双组份高压喷注机。属于喷射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应用中,以双组分聚氨酯泡沫为例,通常采用双组分高压喷涂机进行施工。双组分的聚氨酯原料需要保持A 、B 原料精确的混合比例,并且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力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获得性能良好的泡沫。传统的高压喷涂设备通常采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液压油作为动力源,推动A、B两个柱塞式比例泵对原料压缩到70-100bar, 然后通过两个大功率加热器对A、B原料分别进行加热和温度控制,最终把原料输送到枪头进行混合发泡。高压喷涂机的优点在于能获得品质优良的保温泡沫且输出量大、效率高,但同时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原料A(异氰酸酯)遇水(包括空气中的水分)或长期存放都会结晶固化,喷涂机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和维护,否则日常的存放就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设备使用时需配套空气压缩机等多种设备,重量和体积均较大,并且需要从主机到工作现场连接数十米长的耐压软管,使用不便。因此,传统高压喷涂机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高压喷涂设备需配套空气压缩机等设备,明显存在重量重、体积大和使用不方便等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和携带使用方便的便携式双组份高压喷注机。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双组分高压喷注机,其结构主要包括减速电机、偏心轮、偏心轴、连杆、推杆、轴套、联动板、2个微型柱塞泵、2个原料瓶和机架,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机架后部,偏心轮固装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2个微型柱塞泵并列安装在机架前部,2个微型柱塞泵的钢制柱塞杆后端经联动板与推杆前端固定连接,推杆经轴套安装在机架中部,推杆后端经转动轴与连杆一端连接,连杆另一端装在偏心轮的偏心轴上,2个原料瓶倒置于微型柱塞泵上方的机架上,2个原料瓶口分别与2个微型柱塞泵的2个进料口连通。
所述2个微型柱塞泵优选可精确计量的2个并列的高压自洁式柱塞泵,其结构包括泵体、钢制柱塞杆、密封圈、铜制清洁环、由单向阀球和压缩弹簧组成的输出单向阀,所述泵体前部设有安装输出单向阀的阀腔和出料口,泵体后部设有铜制泵腔并与阀腔相通,钢制柱塞杆安装在铜制泵腔内,钢制柱塞杆后端伸出铜制泵腔和铜制清洁环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铜制泵腔中部的泵体上设有进料口,铜制泵腔的后端口内设有内螺纹,铜制清洁环前部设有外螺纹并设有较大内腔口,铜制清洁环经内、外螺纹安装在铜制泵腔的后端口上,密封圈套装在钢制柱塞杆上并镶嵌在铜制清洁环前部的内腔口上,铜制清洁环后部套装在钢制柱塞杆上,所述铜制清洁环前部的内腔口呈喇叭口形,密封圈为与铜制清洁环内腔口的喇叭口形相对应的锥形密封圈。
为了保证喷涂机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柱塞泵的输出压力和保护其在任何一侧压力过大时停止机器运行,可增设有2个压力表和2个过压保护开关,所述2个压力表和2个过压保护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2个微型柱塞泵的输出单向阀的阀腔连通。
工作时,减速电机驱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上的偏心轴带动连杆一端以偏心距为半径绕偏心轮中心轴转动,连杆另一端因推杆不能转动而经转动轴使推杆沿轴套方向作线性往复运动,再经连接板同步对2个微型柱塞泵的钢制柱塞杆进行推、拉运动,从而使柱塞泵实现压缩和扩张的循环。当钢制柱塞杆被向后拉动时,因单向阀钢球封堵使泵腔内产生越来越大的负压,当钢制柱塞杆前端被拉到进料口后,2个原料瓶内的原料在重力和泵腔中真空吸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别迅速进入2个泵腔内;当钢制柱塞杆被拉到后止点后,连杆就自动将拉力变成推力,使两个钢制柱塞杆分别对进入泵腔的2种原料进行加压,被加压的高压原料迅速推开单向阀钢球后从出料口以精确的比例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祎,未经吴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4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