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割液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5171.4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1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杰;谷卫东;李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思博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7/00 | 分类号: | B28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割液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切割设备是由不同功能区组成的:由电机101带动主辊9,主辊9带动线幕1;由放线轮106将金刚线输入线幕1,由收线轮104接收从线幕1输出的金刚线;金刚线被收放的过程中还要经过移动导轮105和固定导轮103,金刚线张力传感器107和调节机构等。为保证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转,在设备上它们常被分割成数控区111、电机区112、电机及传动区113、切割区114和收放线区115等功能区域,它们互相隔离,但设备器件又是通过通道口102相互联结的。国内外金刚线多线切割工件均采用管道将切割液喷淋到金刚线幕上,喷淋后少量切割液被带入切削区域的边缘,多数切割液不能进入切削区域内部而流入切割液循环系统,导致金刚线在切削区域局部过热,金刚颗粒的粘结强度减弱,易脱落或被碳化,缩短了金刚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循环系统又不间断地工作,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在切割晶体硅或人造蓝宝石过程中,将金刚线和投入切割区域的工件同时浸没在切割液中,此时金刚线在作线的轴向运动,工件作相对金刚线的径向运动。但是,切割液因会附着在金刚线上而随金刚线一起带出切削区域,切削区域的切割液就会不断减少,导致切削区域失去切割液,影响正常的切割,致使该浸液法失效。
因此,如何减少被金刚线带出切削区域的切割液的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割液密封装置,以减少被金刚线带出切削区域的切割液的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割液密封装置,用于密封线切割的线幕区域的切割液,包括:
盛放切割液的水箱,所述水箱上开设有供所述线幕穿过的线幕入口和线幕出口,所述线幕由所述线幕入口和线幕出口穿过所述水箱的箱体,所述水箱的上盖板上开有进件孔;
密封条,其成对布置,每对所述密封条分别分布在所述线幕的两侧并安装在所述水箱箱体上,成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线幕密封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支撑件,其包括布置于所述线幕上下两侧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每对所述密封条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上。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分别开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分别外伸于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走线槽,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上的所述走线槽形成供所述线幕穿过的走线孔,所述密封条由所述走线槽向外侧伸出。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靠近所述线幕一端与所述水箱的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水箱的侧壁设有凸台,所述下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还包括弹性件),其包括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上并与所述上支撑件相连,所述下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凸台上并与下支撑件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通过凸台上开有的定位孔安装在凸台上,所述支撑件开有导套孔并通过所述导套孔安装在所述导向件上。
优选地,上述的切割液密封装置中,所述导向件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线幕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分布在所述法兰盘的两侧。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割液密封装置,用于对线切割的线幕区域的切割液的密封,包括盛放切割液的水箱和密封条。其中密封条成对布置分别分布在线幕两侧上,成对布置的两个密封条与线幕密封连接。切割工作开始时,线幕沿轴向运动并在密封条上拉出孔隙,靠密封条的弹性自动地完全包围线幕的径向周沿,阻隔了随线幕轴向运动切割液被带出切削区域,从而将切割液密封在切削区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切割液的流失,保证浸液法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思博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思博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5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