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指示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5426.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星电子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6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指示灯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指示灯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LED指示灯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电器及器具开关行业指示以前以白炽灯、氖泡为光源,现逐步改为以LED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φ22系列指示灯为例,目前国内知名企业西门子(APT)、上海天逸电器等公司生产的φ22系列指示灯LED光源,均有一个通病,当使用AC220V或其它电压时,通电约<10V时LED就开始启辉发光,并询问LED生产厂家,这是目前LED市场上的一个通病,低电压LED芯片就开始启辉发光,只是电压没有达到额定值光线会暗一些,目前这类高电压指示灯均是采用电容降压或电阻降压或电容电阻结合降压。
现在有一部分客户提出,有干绕或感应电流时这样会导致信号误操作,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的LED指示灯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LED指示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CC、降压元件、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光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的电源VCC分别通过降压元件、第一电阻与第一整流桥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源VCC分别通过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与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光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降压元件为电容或第四电阻。
所述的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均为贴片桥堆MB6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范围广:适合各种客户需求,解决了对电路回路有干绕或感应电流客户需求。
2、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预防低压引发信号误操作,避免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抗低电压启辉的LED指示灯以电容降压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抗低电压启辉的LED指示灯以电阻降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LED指示灯电路,包括电源VCC、降压元件、第一整流桥3、第二整流桥6、光耦合器5、发光二极管4、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8和第三电阻7,所述的电源VCC分别通过降压元件、第一电阻1与第一整流桥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源VCC分别通过第二电阻8、第三电阻7与第二整流桥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3的正极输出端与光耦合器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3的负极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所述的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与光耦合器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整流桥6的输出端与光耦合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降压元件为电容2或第四电阻9。所述的第一整流桥3、第二整流桥6均为贴片桥堆MB6S。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4:指LED类的发光体,外形尺寸、形状没有固定要求,只要发能发光的LED就可以。
所述的电容2:根据额定电压来选用或不用。
通过第四电阻9(或电容2)降压并整流,使LED形成一个回路,把光耦合器5上输出开关串联在LED回路,因此只有当光耦合器5工作,LED才能形成一个回路,进行工作。
光耦合器5工作,也是通过电阻降压并进行整流形成一个回路,此次就通过调 节光耦合器5前的降压电阻,来控制LED启辉电压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LED指示灯电路,以输入AC220V电压为例,采用电阻降压形式,第一电阻1选用30KΩ/2W金属膜电阻,第四电阻9选用15KΩ/2W金属膜电阻,第一整流桥3采用贴片方块(MB6S)整流桥,发光二极管4采用φ5*4.5(mm)发光二极管,光耦合器5采PC817光耦合器,第二整流桥6采用贴片方块(MB6S)整流桥,第三电阻7采用10MΩ/12W金属膜电阻,第二电阻8不接电阻,直接引线,按此线路制作回路可控制AC或DC80V电压以内LED不启辉(启辉电压大小主要是调节第三电阻7和第二电阻8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星电子开关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星电子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5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重防手震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头戴式耳机的耳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