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粘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5428.6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5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14 | 分类号: | G01N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张坤明 |
地址: | 2015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粘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度测量装载,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粘度计。
背景技术
粘度是流体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它反映流体受外力作用时分子间呈现的内部摩擦力。物质的粘度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依通过测量粘度来监控物质的成分或品质。例如,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应用粘度计可以监测合成反应生成物的粘度,自动控制反应终点。其他如石油裂化、润滑油掺合、某些食品和药物等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原油管道输送过程监测,各种石油制品和油漆的品质检验等,都需要进行粘度测量。
旋转式粘度计是用于测量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动力粘度,广泛用于测定油脂、油漆、塑料、食品、药物、化妆品、胶沾品等各种流体的粘度,是监测和控制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的精密仪器。常见的旋转式粘度计是锥板式粘度计。它主要包括一块平板和一块锥板。电动机经变速齿轮带动平板恒速旋转,依靠毛细管作用使被测样品保持在两板之间,并借样品分子间的摩擦力而带动锥板旋转。在扭矩检测器内的扭簧的作用下,锥板旋转一定角度后不再转动。此时,扭簧所施加的扭矩与被测样品的分子内部摩擦力(即粘度)有关:样品粘度越大,扭矩越大。扭矩检测器内设有一个可变电容器,其动片随着锥板转动,从而改变本身的电容数值。这一电容变化反映出的扭簧扭矩即为被测样品的粘度,由仪表显示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粘度计,包括:
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呈圆筒状;
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处于所述中空壳体上;
空心管,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的中心处;以及
扭力杆,可旋转地置于所述空心管之内,所述扭力杆的底部安装有一内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旋转式粘度计中,所述进料口处于所述中空壳体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旋转式粘度计中,所述出料口处于所述中空壳体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旋转式粘度计中,还包括:圆杯体,套设于所述空心管上且所述空心管位于所述圆杯体的中心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旋转式粘度计中,所述内筒悬吊于所述圆杯体的杯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旋转式粘度计中,所述内筒具有圆柱形的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可以常温清洗或加温清洗。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由同步电机以稳定的速度旋转,通过扭力杆带动内筒旋转。如果内筒未受到液体的阻力,则扭力杆与外壳同速旋转,指针在刻度盘上指出的读数为″0″。反之,如果内筒受到液体的粘滞阻力,则扭力杆产生扭矩,与粘滞阻力抗衡最后达到平衡。这时与扭力杆连接的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一定的读数(即游丝的扭转角)。将读数乘上特定的系数即得到液体的粘度。本仪器转速由齿轮系统及离合器通过调速旋钮进行变速。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的基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粘度计100主要可以包括中空壳体101、进料口102、出料口103、空心管104、扭力杆105以及内筒106。
如图1所述,中空壳体101呈圆筒状。进料口102和出料口103分别为处于所述中空壳体101上的开口,以允许物料流入和流出。空心管104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101的中心处。扭力杆105可旋转地置于所述空心管104之内,所述扭力杆105的底部安装有一内筒106。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02处于所述中空壳体101的下部。此外,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103处于所述中空壳体101的上部。这样的结构能允许进入中空壳体101内的物料保持相对静止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5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