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铝车轮旋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6155.7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常海平;刘智冲;李昌海;陈志;韩勇;杜德喜;徐世文;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车轮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压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合金车轮旋压模具。
背景技术
轮毂作为汽车行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不仅承载着汽车的重量,同时也体现着汽车的外观造型。国内制造铝合金汽车轮毂主要是采用成本较低的低压铸造工艺。目前,在轮毂轻量化趋势的要求下,低压铸造+轮辋热旋压(铸旋)是目前轮毂加工中最安全、最经济适用的一种加工方法。低压铸造能满足外观需求,轮辋经过热旋压成形,在组织上有明显的纤维流线,大大提高了车轮的整体强度和耐腐蚀性。由于材料强度高、产品重量轻,从而使车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幅提高,有利于车辆减重、节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旋压模具,能够有效地提高旋压成形过程中车轮与模具的定位精度,并在旋压过程中对毛坯起到支撑作用,减小车轮轮辐变形;同时具有能够减小机加工余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改进的铝车轮旋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设置带中心凸台的新下模顶料器,与连接块、下模连接,替代现有技术的下模顶料器和导向铜套,采用新下模顶料器的中心凸台与毛坯分流锥铸面配合的定位方式 ,增加定位精度
旋压下模在轮井处设置平台,对旋压毛坯起支撑作用,减少轮辐变形。
设置新压料盘,代替垫块和压料导向柱。新压料盘可以做成标准件,在不同轮型的模具间互换使用。
新上模和新压料盘在螺栓孔处进行压料,替代现有的上模、垫块、压料导向柱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减少了铣削车轮中心平台的工序,缩短试制周期。
车轮背腔采用铸造封层面与所述新模具定位,减小车轮轮辐变形。
本实用新型较好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车轮定位精度不高,轮辐变形,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旋压工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旋压模具总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压模具总装示意图。
图中:1—垫块,2—压料导向柱,3—上模,4—下模顶料器,5—导向铜套,6—下模,7—连接块,8—新压料盘,9—新上模,10—新下模顶料器,11-旋压下模。
①—现背腔与模具贴合部位,②—现中心孔与导向铜套配合部位,③—车轮中心平台与压料导向柱贴合部位,④—新模具与毛坯在轮井处的贴合,⑤—新模具与背腔贴合部位,⑥—新下模顶料器中心凸台与车轮中心孔配合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改进的铝车轮旋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设置带中心凸台的新下模顶料器10,与连接块7、下模6连接,替代现有技术的下模顶料器4和导向铜套5,如图2中的⑥处所示,采用新下模顶料器10的中心凸台与毛坯分流锥铸面配合的定位方式 ,增加定位精度。
旋压下模11在轮井处设置平台,对旋压毛坯起支撑作用,减少轮辐变形。
设置新压料盘8,代替垫块1和压料导向柱2。新压料盘8可以做成标准件,在不同轮型的模具间互换使用。
新上模9和新压料盘8在螺栓孔处进行压料,替代现有的上模3、垫块1、压料导向柱2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减少了铣削车轮中心平台的工序,缩短试制周期。
车轮背腔采用铸造封层面与所述新模具定位,如图2中的④、⑤处所示,减小车轮轮辐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和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启发而获得的其他设计,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6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冲压模具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钢桶桶口铆压锁装的双工位铆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