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式电子衡器的辅助检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6711.0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罗绪荆;邓林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南洋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32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电子衡器 辅助 检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固定式电子衡器的检定的辅助检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式电子衡器是目前世界上极为普遍的称重计量器具,广泛应用在铁路、港口、矿山、化工等行业。固定式电子衡器在使用前必须通过检定,以确定其精确度等级,目前,我国汽车衡的检定方法主要采用标准砝码检定或者采用砝码替代物检定,这些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比如砝码搬运困难,检定效率底,费用高,安全性差等等;而目前采用的辅助检定装置或者方法要么检定精度达不到要求,要么破坏了承载器的结构,影响衡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抗疲劳能力。
公开号为CN201402180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大型衡器称量性能的叠加式检测装置,但是其采用构架、立柱和横梁等结构体积较大,运输和安装使用难度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式电子衡器的辅助检定装置,以便能够更加快速经济的完成固定式电子衡器的检定,在满足计量精度要求的同时又不破坏承载器结构,最大程度保留了目前衡器的加工工艺和秤体的完整性。并且,体积较小,方便运输和安装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式电子衡器的辅助检定装置,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安装在电子衡器的基础上,底座上面安装电子衡器的称重传感器;一承载支架,该承载支架由一底板、一立柱和一顶梁构呈“]”形,其底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一标准传感器,该标准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力值的指示器;一液压缸,该液压缸连接有液压控制系统;一承载板;其中,所述标准传感器、液压缸和承载板自上而下依次同轴设置在承载支架的顶梁下面。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呈工字形,所述承载支架的底板呈U形,所述底板的两个U形臂插入底座工字形的两侧缺口内并固定。这样方便两者可拆卸和安装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顶梁和标准传感器之间、标准传感器和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缸和承载板之间都设有碗形承载轴承。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精确检定,避免安装误差导致的应力影响。所述碗形承载轴承包括通过凹凸球面配合的上下两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为锥台。这样可以模拟汽车轮胎宽度,有助于进一步保证精确检定。
所述指示器为数字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加快速经济的完成固定式电子衡器的检定,在满足计量精度要求的同时又不破坏承载器结构,最大程度保留了目前衡器的加工工艺和秤体的完整性。并且,体积较小,方便运输和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固定式电子衡器的辅助检定装置,包括:一底座2,底座2安装在电子衡器的基础13上,底座2上面安装电子衡器的称重传感器12;一承载支架1,如图3所示,该承载支架1由一底板101、一立柱102和一顶梁103构呈“]”形,其底板101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一标准传感器7,该标准传感器7连接有显示力值的数字指示器10;一液压缸5,该液压缸5连接有液压控制系统9;一承载板3;其中,所述标准传感器7、液压缸5和承载板3自上而下依次同轴设置在承载支架1的顶梁103下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呈工字形,所述承载支架1的底板101呈U形,所述底板101的两个U形臂104插入底座2工字形的两侧缺口201内并固定。所述顶梁103和标准传感器7之间、标准传感器7和液压缸5之间、所述液压缸5和承载板3之间都设有碗形承载轴承8、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南洋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南洋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6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