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7453.8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山;张永宪;缪卫东;朱明;熊晓东;王江波;冯昭伟;周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00 | 分类号: | F16B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薄观玖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状 记忆 合金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管路、线缆连接、固定的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属于连接或固定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航天、海洋石油平台、海洋光缆通信、铁路通信和铁路电网、高架电网、消防等领域的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和固定,通常采用手动机械连接和固定,连接元件主要为螺栓。其特点是螺栓材质强度高、可反复拆卸。但是,对于某些特殊场合,如航空航天空间、高空、海底、空间狭小等场合,采用人工装配不易实现或缓慢。尤其是连接需要较大预紧力的场合,难以通过人工实现。通过人工预紧后,也易出现松动造成管路泄露或连接松脱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某些特殊场合,如航空航天空间、高空、海底、空间狭小等场合,采用人工装配不易实现或缓慢。尤其是连接需要较大预紧力的场合,难以通过人工实现。通过人工预紧后,也易出现松动造成管路泄露或连接松脱等缺陷提供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恢复时提供的恢复力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连接和固定的预紧力大,装配快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是管件或棒材,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的两端有凸台。
一般来说,管件或棒材的两端的凸台的直径可比中间段的直径大0.1~1000mm。管件或棒材每一端的凸台的高度可在0.1~1000mm。形状记忆合金管件壁厚在0.1mm~1000mm。形状记忆合金棒材直径在0.5mm~1000mm。 形状记忆合金管件或棒材的中间段长度在0.5mm~50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材质可以采用二元或三元钛镍合金、铜基合金或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管件或棒材工作时需要外源加热。形状记忆合金管件或棒材在使用前经过预拉伸和热处理。
形状记忆合金经加热超过临界相变温度后会出现一种应变量可观的逆相变和较大的恢复力。在这个过程中能输出输出400-650MPa应力,甚至更高。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逆相变过程产生的回复力可以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功能。其过程是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时,管路和线缆的两端要预装法兰,且法兰上的孔眼为开口孔眼。使用时先将管路和线缆上的两端法兰对接,并使法兰上的开口孔眼对正,然后放入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通过外源加热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到相变温度以上,紧固件收缩产生强大的预紧力,从而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和固定。利用这种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手动或机械的螺栓连接,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和固定功能。
本形状记忆合金管件或棒材的使用过程,在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时,管路和线缆的两端要预装法兰,且法兰上的孔眼为开口孔眼。使用时先将管路和线缆上的两端法兰对接,并使法兰上的开口孔眼对正,然后放入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通过外源加热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到相变温度以上,紧固件收缩产生强大的预紧力,从而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和固定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这种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手动或机械的螺栓连接,实现管路和线缆的连接和固定功能。 适用于如航空航天空间、高空、海底等空间狭小等场合,不易人工装配场合。尤其是连接需要较大预紧力的场合。本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提供的预紧力大,锁紧力强,不易松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实施例1管路和线缆连接和固定组装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管路和线缆连接和固定的顶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所设计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实施例2管路和线缆连接和固定组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2-管件或线缆配有的法兰;3-管件或线缆;4-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组装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形状记忆合金紧固件管件或棒材连接和固定管路和线缆的结构作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7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辊测张力装置
- 下一篇:混凝土喷射机械手的速凝剂泵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