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乳房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7525.9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3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本梅 |
主分类号: | A61F2/12 | 分类号: | A61F2/12;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形美容产品,尤其涉及一种乳房假体。
背景技术
现在,做隆乳手术时需将乳房假体植入人体乳腺或胸大肌后,为抑制假体包膜增生,防止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需向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注入药物,目前的给药方式和给药途径有:
1、在手术过程中将药物注入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内,该方法在伤口愈合早期有效,但到后期,尤其是在包膜挛缩最易发生的术后1~3个月,药效已经消失,却不能再次给药以延续疗效,隆乳后效果有时很不理想。
2、在假体周围设有生理盐水假体囊或双囊假体盐水层,将药物一次性置入生理盐水假体囊内或双囊假体的盐水层内,但囊内置入的药物总量和药物的释放时机不能确定,并有可能带来与置入药物(糖皮质激素)相关的并发症,如组织萎缩、月经紊乱等。
3、用一种特殊的外科电极针向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内注药,此方法定位准确性较难掌握,需在B超或CT监视下给药,且有电极针刺破假体、造成假体内硅胶渗漏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随时向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内注药的乳房假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房假体,包括本体,其特征是:本体前面连接有储药层,本体与储药层之间留有间隙,本体与储药层之间的间隙为药物缓释腔,储药层上开有散药孔,散药孔与药物缓释腔相通;储药层上密闭扣接有导药管,导药管与药物缓释腔相通,导药管的另一端密闭连接有医用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注射器,通过医用单向阀间断、多次将药物(糖皮质激素)注入到乳房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内,从而起到防治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手术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本体;2、储药层3、散药孔;4、导药管;5、医用单向阀;6、药物缓释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乳房假体,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前面连接有储药层2,本体1与储药层2之间留有间隙,本体1与储药层2之间的间隙为药物缓释腔6,储药层2上开有散药孔3,散药孔3与药物缓释腔6相通;储药层2上密闭扣接有导药管4,导药管4与药物缓释腔6相通,导药管4的另一端密闭连接有医用单向阀5。
在将本体植入人体乳房内的同时,将医用单向阀置于腋窝皮下或乳晕切口附近,分别在术后4、7、10、13周通过注射器间断、多次从医用单向阀经导药管向药物缓释腔内注入药物(糖皮质激素),此种给药方式和给药途径方便、快捷,药物会从散药孔慢慢进入假体周围的组织腔隙,来抑制假体包膜增生,起到防止假体包膜挛缩的作用,使隆乳术后的乳房外观、手感以及乳房动感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传统硅胶乳房假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相同,只是在关闭切口前将医用单向阀置于手术切口旁0.5~1.0cm处的皮下,导药管位于假体的植入通道内,不会影响切口愈合,手术操作方便,无额外组织损伤。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期过后(隆乳术后6个月),经原手术切口(切口长0.5~1.0cm)取出医用单向阀,轻牵导药管,使导药管从储药层上脱离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本梅,未经高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7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紫外线磁能灯
- 下一篇:一种备用针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