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老化结果的观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9943.1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慧;卓小彬;刘畅;王世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老化 结果 观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老化结果的观察装置,属橡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在不停机状态下便于观察臭氧老化结果。
背景技术
从1885年人们就开始认识到臭氧会导致橡胶龟裂裂口,但由于地面臭氧浓度比较低,人们对臭氧导致的橡胶老化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臭氧层的破坏,空气中臭氧浓度和分布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臭氧对橡胶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导致轮胎胎面表面臭氧浓度提高,加速轮胎胎面的老化裂口,导致轮胎使用寿命下降,臭氧对橡胶的性能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用来检测臭氧老化性能的臭氧老化机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经过调查现在的臭氧老化机在不停机状态下(若停机观察,会影响臭氧老化结果,因为臭氧老化检测为连续性检测)观察臭氧老化结果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原来的观察灯装在试验老化箱门口顶部,光线正好被转盘架遮掩住,光线很弱,根本看不清试样老化情况,不能准确判断臭氧老化程度;
(2)为保护试验老化箱门口顶部的灯泡,在门口顶部装了一保护盖,但由于有这个保护盖的存在,在转盘架装卸时带来许多不便;
(3)老化箱上观察装置为两块平面玻璃组成,在观察时,人得眼睛离观察的试片距离约150mm,加上箱内光线较弱,根本看不清试样老化情况。
(4)现在的观察装置不能观察试样反面和两侧的裂口情况,不能准确判断臭氧老化程度。
发明内容
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老化结果的观察装置,能够在不停机状态下方便地、清晰地观察臭氧老化试片各部位的老化情况,准确判断臭氧老化结果。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臭氧老化结果的观察装置,包括老化箱和箱门,在老化箱中安装有能够转动的转盘,2个射灯,U形连接架,安装在转盘上试片后面的反光镜;2个射灯分别安装在U形连接架的顶端,并通过弯曲杆固定在试验老化箱的箱壁上。还包括安装在箱门外层观察玻璃上的观察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
1、在不停机情况下,通过观察镜清晰地观察臭氧老化结果,这样即不影响实验结果,也可清晰观察。
2、通过在试片背面使用反光镜可清晰地观察老化试片背面和侧部的老化结果。
3、通过对原有灯装置的改变,可以解决在装卸转盘架时易碰坏或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观察方便,能够在不停机状态下方便地、清晰地观察臭氧老化试片各部位的老化情况,准确判断臭氧老化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x-x视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图
图中:1. 菲涅尔透镜 2.三脚架 3.弯曲杆 4.U型连接架 ,5.射灯 6.强力磁铁 7.反光镜,8. 老化箱,9、箱门,10、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臭氧老化结果的观察装置有老化箱8和箱门9,在老化箱中安装有能够转动的转盘10,2个射灯5,U形连接架4,安装在转盘10上试片后面的反光镜7;2个射灯5分别安装在U形连接架4的顶端,并通过弯曲杆3固定在老化箱的箱壁上;在箱门外层观察玻璃上安装观察镜1。
观察镜1为菲涅尔透镜,该透镜为PVC材料制成,形状为圆柱形,直径50mm,厚度应根据放大倍距的大小来定,安装在臭氧老化机门外层观察玻璃上,配合位置用密封胶粘合;臭氧老化机门内层仍为原平面玻璃。
反光镜7为平面镜,反光镜的尺寸为:长度30-40mm,宽度40-50mm,厚度3-5mm。反光镜7用带凹槽的强力磁铁6夹紧并吸附在转盘10上,也可以用支架固定。
两个射灯5又称观察灯,两个射灯5的固定位置为距老化箱门口箱体两侧距上边缘或下边缘10-20mm处。两个射灯之间距离为10-15mm;分别安装在U形连接架4的顶端,并通过与U形连接架4连接的弯曲杆3固定在老化箱的箱壁上。弯曲杆3为弯曲度能够调节的软杆。本实施例弯曲杆3的内层材料为橡胶,外层材料为螺纹状的金属外壳,杆长度为 :从固定位置到试片之间的直线长度长出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9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应开关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黄红麻纤维的化学脱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