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高频地波雷达上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1791.9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0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石振华;吴世才;徐新军;杨振卫;赵华志;石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高频 地波 雷达 单极 收发 共用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应用在高频地波雷达上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
背景技术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洋状态参数或探测海面上的移动目标,其收发天线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接收天线是阵列式相控阵天线,发射天线是八木天线,该天线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宽,一般是300米——1000米不等,容易受到破坏。另一种是紧凑式天线,使用一个单极子和两个相互正交的环天线组合在一起的所谓单极子交叉环天线,发射天线也是八木天线。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相控阵雷达接收天线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单极子交叉收、发天线示意图,收、发天线相距20-40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高频地波雷达上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从而能解决地波雷达天线系统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在高频地波雷达上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环天线接收体,环天线接收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调谐环天线、第二电调谐环天线,环天线接收体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上辐射体、下辐射体,下辐射体的下部连接有天线馈电基座。
按以上方案,所述环天线接收体中的第一电调谐环天线、第二电调谐环天线互相垂直设置。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的外形结构分为四部分:环天线接收体、上辐射体、下辐射体、天线馈电基座,第一电调谐环天线、第二电调谐环天线设置在环天线接收体内,上辐射体、下辐射体分别设置在环天线接收体的上、下部,下辐射体的下部连接有天线馈电基座, 该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的结构坚固可靠,收、发功能集中于一体,有效解决了地波雷达天线系统占地面积较大,从而造成雷达的目标较大,易于损毁,不容易找到理想的架设场地等问题。
进一步的,由于环天线接收体中设置有两个位置互相垂直的第一电调谐环天线、第二电调谐环天线,从而得到两个互为正交的信号用以判断回波信号来自哪个方向。
由于本实用新型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收、发共用,大大节省了天线场地的建设费用,使得雷达站尤其是海边的雷达站点的选址就更容易,为建设移动雷达站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也节约了雷达的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相控阵雷达接收天线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单极子交叉收、发天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极子收发共用天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在高频地波雷达上的收发共用天线的电路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发共用天线开关的电路框图;
图6 是图5中的接收支路天线开关的电路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脉冲形成电路的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压形成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发共用天线开关和控制脉冲形成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调谐与收发共用环天线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电调谐环天线、第二电调谐环天线的位置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1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工程野外多用帽
- 下一篇:一种胎压监测系统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