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2668.9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张杨;何天;朱贤峰;燕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洋 |
主分类号: | B07B13/00 | 分类号: | B07B13/00;B07B13/1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社区 垃圾 自动 分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生活领域,特别是一种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产量达1.5亿吨,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垃圾收集采用“一车装”形式,没有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掩埋或者焚烧。这样使得垃圾处理还耗去大量资金,而且垃圾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分析它的构成, 有相当一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抽样调查表明, 在我国的生活垃圾中, 有30%~40%的垃圾是可以利用的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纤维物、废橡胶和废金属。由于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简单, 全国每年在垃圾中扔掉的可再生资源价值就高达250亿元。针对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分类回收迫在眉睫,其中垃圾分类机械化智能化系统的研究成为垃圾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实用新型重点就目前城市社区垃圾处理工作中需要的分类处理机器装置设备,采用机械化和智能化结合的分类处理方式,取代人工操作,达到标准化的分类效果。其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垃圾处理的有效性,减少垃圾处理的人力资源,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精确高效的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本装置可以在自身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倒入装置的垃圾,进行逐步的分类和收集,并且将分类工作过程记录,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垃圾处理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由机械结构、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机械结构由装置底座、主电机、六个储存仓、传送机构、分拣机构和剔除机构组成;传送机构包括:皮带轮、粗糙皮带;分拣机构包括分拣平台、分拣器、丝杆收缩机构、密度分类器;剔除机构包括:电磁铁挡板、金属网格;风机通过主风道、副风道与装置相通,副风道设置在主风道上并与下料槽连通,破带压干装置由压水筒、光敏传感器、入口挡板、主电机、齿轮箱、刀型破袋器、排刺破袋器组成,主电机与齿轮箱相连,破带压干装置的顶部设有光敏传感器和入口挡板,破带压干装置的内部设有刀型破袋器和排刺破袋器,压水筒置于刀型破袋器和排刺破袋器之下,电磁铁挡板位于压水筒之下,漏斗位于电磁铁挡板之下;除尘器接口设置在下料槽的壁上,并与外界相通;分拣平台下设有密度分类器,丝杆收缩机构设置在分拣平台的侧面,并与分拣平台固定连接;分拣器与丝杆收缩机构相连接,金属传感器设置在丝杆收缩机构之上,皮带轮与粗糙皮带设置在分拣平台之后,弹力挡板与滚筒相连接,并设置在五号储存仓的上面。
一种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其中:密度分类器包括分离隔板、金属网格、轨道、密度分离器外壁、转动轴;分离隔板设在金属网格之下,轨道设置在金属网格的两端,转动轴设置在金属网格的一侧。
一种社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其中:一号储存仓、二号储存仓、三号储存仓、四号储存仓和五号储存仓内分别设有光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并且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红外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以方便的安放在社区垃圾收集区域。
2、装置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实现无人化管理。
3、装置利用目前成熟的分类的技术进行融合优化设计,改变了目前市面上生产的垃圾分类机械大多是纯机械式的工作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测装置的分辨力,降低了误判,大大的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精度和速度。
4、该装置在分类的过程中,是通过分步复合检测的方法实现系统对垃圾的识别,每一道检测,只分离一种成分,检测装置,采用多种办法复合检测,降低了单一检测的误判率。
5、该装置还加入无线通讯模块和外设,垃圾处理中心服务器和管理人员可以对局域网内各个网点的装置的监控和管理,有利于实现以垃圾自动分类装置为基础的城市垃圾分类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社区垃圾分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社区垃圾分类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3社区垃圾分类装置检测控制流程图。
图4社区垃圾分类装置正面机械结构图。
图5社区垃圾分类装置背面机械结构图。
图6本装置密度分类器36的结构放大图。
图7破袋压干装置机械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洋,未经杨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2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