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协议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3979.7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1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唐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丹迪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协议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协议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是依赖于工业发展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形式的通信接口,从早期的RS232到RS485,再到各种工业总线,再到现在广为流行的以太网等;同时,针对不同接口的特性和各领域实际使用中的领域特性,又出现了众多的通信协议,如CDT、DNP3、ModBus、101、103、DL/T645等,而这些形式众多的接口和协议却在各领域中共存着。由此,给数字通信程序的编写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以电力系统为例,每个变电站的前期调试工作中,通信系统的调试都要占很大比例。
由于各种接口和协议都有其自身的特异性,因此在数字通信程序编写时都需要依据其特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处理,也正因为如此,很难在市面上看到一款即适合各种通信接口也适合各种协议的通信调试工具,有的一般都是些针对具体的某种接口和协议的。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提出以下两种方案来解决:
第一种方案是在程序中针对各种已知的通讯接口和协议分别进行编写;
第二种方案是针对各种通讯接口和协议通过简单的提取,然后封装成具有相同访问接口(函数接口)的.dll动态链接库,每种通讯接口和协议都对应一个.dll文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52743.1《一种电力远动报文规约分析仪》的仪器(利用PC机和专用的分析软件接收规约监听,并进行主站和从站的仿真,进行规约分析,得到测试报告,可用于检测模拟通道、数据通道和IP网络通道的报文传送连通性、规约一致性及传送质量),就是对多种已知协议进行简单的提取、封装,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结果。主站和从站的仿真,也只是规约级的仿真。
上述两种方案中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和不足:
第一种方案,完全没有开放的扩充性可言,遇到新通讯接口和新协议时,必须对原有程序的代码进行修改和扩充,第三者根本无法完成;而且随着扩充次数的增加,主程序将变得越来也庞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维护。
第二种方案,因为各种通讯接口和协议都封装成了具有相同访问接口的.dll动态链接库,所以可以由第三者根据新通讯接口和协议编写一个符合原有接口定义的动态链接库来实现扩充。但前提是必须将新通讯接口和协议提取并封装成具有和最初设计者设计的动态链接库拥有一致接口的.dll,这要求最初设计者设计的动态链接库接口必须要有很大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而且对第三者也有很高的编程技能要求,这些前提缺一不可。
以上两种方案还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程序只能向用户提供极少的且为事先设计者已经预料到并主动提供给用户的参数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协议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协议测试装置,其包括主控模块、与主控模块相连并与主站通信的通信接口模块、与主控模块相连的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和通信接口模块均相连的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与主控模块相连的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与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出模块均相连的综合自动化模块。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兼容RS232、或RS485、或RJ45、或CAN接口。
所述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至少采集综合自动化模块中遥信变位采集、响应时间、站内SOE分辨率信号,而模拟量输出模块则至少采集综合自动化模块40中遥测采集准确度、遥测响应时间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的开放式的配置环境和调试环境,即使普通用户通过简单培训也很容易完成协议的增加和修改,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协议测试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通信协议测试装置1包括主控模块10、与主控模块10相连并与主站通信的通信接口模块12、与主控模块10相连的显示模块14、与主控模块10和通信接口模块12均相连的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20、与主控模块10相连的模拟量输出模块30、以及与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20和模拟量输出模块30均相连的综合自动化模块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丹迪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丹迪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3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