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音传播实验教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4258.8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文;胡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三江中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4 | 分类号: | G09B23/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传播 实验教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能直观地反映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声音是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因此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但是这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借助真空铃进行演示,让学生能有直观的感受。但是现在学校中所使用的真空铃包括一个装有电池的电铃和罩于电铃外侧的玻璃罩,在玻璃罩上设置有抽气管。这种真空铃的使用效果很差,甚至存在误导,其原因在于:1、一个正常发声的电铃,一旦被盖上玻璃罩,能够传到外面的声音已经很小了,对于这已经很小的铃声是否随着罩内的空气抽出而再变小,判断起来非常困难,甚至许多人会误认为是玻璃罩对铃声的阻隔造成铃声的减小,从而产生误导。2、这种真空铃的玻璃罩开口处的密封性差,抽难以抽成真空,因此声音减弱有限,更加难以判断声音变化。3、对于玻璃罩内的空气是否抽出,学生也无法直观地体会到。
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8月17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1936496U”的“声光传播演示器”,它包括一个底座和一个透明的玻璃罩,所述玻璃罩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一个电源,所述玻璃罩内固定有一个光源和一个电铃,所述光源、电铃经过电缆和所述电源连接构成电回路;在玻璃罩上固定有一抽真空装置。这种声光传播演示器的玻璃罩固定后无法打开,因此灯泡或电铃更换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真切感受到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实验教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声音传播实验教学装置包括玻璃瓶以及放置于玻璃瓶内的电铃,所述的玻璃瓶固定于底板上方,玻璃瓶上方覆装有盖板,玻璃瓶的瓶口设置有与盖板底面贴合的密封圈,在底板上固定有长螺栓,长螺栓向上穿过盖板后与压紧螺母相连;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与交流电相连的电源开关,电铃通过导线与该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相连;在盖板上安装有与玻璃瓶内腔相通的抽气管,抽气管通过软管与真空泵相连。
所述的抽气管上安装有与玻璃瓶内腔相通的负压表。
所述的长螺栓为3-4根,均布于玻璃瓶的四周。
所述的压紧螺母为蝶形螺母或手旋螺母。
所述的电铃吊装于盖板的底部。
所述抽气管的侧壁设置有带阀门的进气口。
所述的盖板底部安装有位于玻璃瓶内的灯泡,该灯泡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玻璃瓶内放置有风机,电铃的底部挂装有与风机相对的飘带,风机的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实验时电铃始终位于密闭的玻璃瓶内,因此不会误认为玻璃瓶隔绝,使铃声减小。并且电铃与交流电连接,声音较大,在密封的玻璃瓶外能清晰地听到。在打开电源开关时,电铃、灯泡、风机一起工作,此时学生能听到电铃振动发出的声音,能看到灯泡发光以及飘带飘动。打开真空泵将玻璃瓶内的空气抽出时,负压表的指针明显下偏,学生能电铃的声音渐低,直至无声,同时飘带飘动幅度渐小,直至停止,灯泡则依然发光。关闭真空泵,对玻璃瓶充气时,能再次听到电铃的声音,能再次看到飘带飘动。通过该声音传播实验教学装置,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能广泛应用于各中小学的物理实验课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声音传播实验教学装置,它包括上方开口的玻璃瓶14,该玻璃瓶14固定于底板16上方,玻璃瓶14上方覆装有盖板2。在玻璃瓶14的瓶口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2,该密封圈12与盖板2底面贴合,当盖板2与玻璃瓶14压紧时,玻璃瓶14内密封。在底板16上固定有长螺栓15,长螺栓15向上穿过盖板2后与压紧螺母11相连,通过旋动压紧螺母11可以带动盖板2下压,以使玻璃瓶14完全密封。长螺栓15可以设置3-4根,均布于玻璃瓶14的四周,使盖板2与密封圈12均匀贴合,确保密封性。所述的压紧螺母11可以选用蝶形螺母或手旋螺母,以方便直接用手旋动,使拆装更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三江中学,未经宁波市三江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4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