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缠绕纱线的无芯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5324.3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国溶 |
主分类号: | B65H54/56 | 分类号: | B65H54/5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缠绕 纱线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缠绕纱线的无芯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服务也在不断进步,为避免一些高档服装在使用中脱线而用户又很难采购到同样线质和颜色的线,大多数服装厂家会在包装袋中放入一定长度的备用线,这些备用线需缠绕成线团;通常的做法是以一个硬纸片为骨架,在硬纸片上缠绕线成为线团,但是这种线团比较占用包装容积,成本也较高。
因此市面上需求能缠绕成线团而又无需骨架的夹具,本实用新型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绕纱线的无芯夹具,使用简单方便,缠绕线团无需骨架且美观整齐,有利于节省线团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绕纱线的无芯夹具,包括连接绕线电机输出轴的支座、固定臂、活动臂,固定臂的一端与支座相固定,活动臂的一端与支座相枢接,固定臂和活动臂的另一端各设有卡线口,两个卡线口的位置相互对应,固定臂和活动臂之间设有一个弹性元片,固定臂上连接一个可移动且紧靠固定臂的压线片。
作为优选和改进,所述的固定臂为L型,压线片为L型且由金属制成,压线片叠置在固定臂上,压线片的一端通过一轨道与固定臂相连接,压线片的另一端通过一固定于固定臂上的永磁铁和固定臂相靠紧,压线片和固定臂远离支座的末尾处形成V形入线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簧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固定臂和活动臂上各设有卡线口,两个卡线口的位置相互对应,固定臂和活动臂之间设有一个弹性元片,固定臂上连接一个可移动且紧靠固定臂的压线片,这样通过固定臂和压线片就能夹住线头和线尾,通过固定臂和活动臂上两个位置相互对应的卡线口就能缠绕住线,又通过压缩弹性元件可使固定臂和活动臂上两个卡线口之间的距离缩短,方便把线团脱出,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无骨架绕线,且绕成的线团美观工整,有利于节省线团成本,减少包装的占用容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通过支座与绕线电机的输出轴相锁紧就能投入使用,脱线团时用手就能完成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因此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线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线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一种缠绕纱线的无芯夹具,包括连接绕线电机输出轴的支座1、固定臂2、活动臂3,固定臂2的一端与支座1相固定,活动臂3的一端通过螺栓11与支座1相枢接,固定臂2和活动臂3的另一端各设有卡线口21、31,两个卡线口21、31上下的位置相互对应,固定臂2和活动臂3之间设置一个金属弹簧片4。
所述的固定臂2为L型,一个L型金属压线片5叠置在固定臂2上,压线片5的一端通过一凸字型轨道22与固定臂2的下端相连接,凸字型轨道22用螺丝锁在固定臂2的下端上,固定臂2的上端设置一个永磁铁23,通过永磁铁23的吸力使压线片5的另一端紧靠固定臂2的上端,压线片5和固定臂2远离支座1的末尾处形成一个大致V形入线口51。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支座1锁在绕线电机输出轴6上,纱线10的线头通过入线口51夹在压线片5和固定臂2之间,然后电机输出轴6带动整个无芯夹具转动,纱线10就能在固定臂2和活动臂3的卡线口21、31之间缠绕,缠绕完所需的圈数后,纱线10的线尾再通过入线口51夹在压线片5和固定臂2之间,切断线尾完成线团的缠绕。
图3所示,脱线时,用一只手压活动臂3使金属弹簧片4压缩,固定臂2的卡线口21和活动臂3的卡线口31之间距离缩短,另一只手往外拉纱线10就能方便取出已缠绕好的线团,当纱线的强度足够时,可用一只手拉纱线10就能取出线团。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缠绕各种柔性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国溶,未经吴国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5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百八十度相位转换信号分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现用户设置自动变化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