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防漏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5931.X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刚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防漏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传输转运过程中的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输送固体物料的方法大都采用多段位皮带传输,并在各段位皮带的衔接处设有一转运站,该转运站包括有一设在上段的上皮带与下段的下皮带之间的物流导槽,该物流导槽上部设有一进料口,由上皮带将物料送入物流槽中,物流在下落时会产生大量冲击粉尘和散落碎块,污染环境。为了解决皮带运输过程中转运站的粉尘问题,目前国内处理这类粉尘的方案大致有二类:一种是传统除尘方式,例如布袋除尘、多管除尘、静电除尘等,这种除尘方式在工业运行中大都存在耗能大,除尘效果差,维护费用高,产生二次排放污染的弊端;另一种是新型的除尘方式,即无动力除尘器,这种除尘方式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空气在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转换成动力,使含尘空气进入分离装置后进行惯性、重力沉降、过滤等自动分离除尘,粉尘回落到皮带上被带走,脱尘空气通过大气连通孔排到外部空间,有效解决封闭环境内的空气压力问题,但是这种无动力除尘方式不能解决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转运站漏料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动力除尘器的防漏问题。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包括落料管、回流管、尘气分离装置、大气连通孔、可调阻尘软帘、导料槽、上皮带和下皮带,所述落料管位于上皮带和下皮带之间,落料管前方设置有尘气分离装置,该尘气分离装置的两侧设有大气连通孔,在尘气分离装置的上部与落料管之间连接有回流管,还包括一个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上方与落料管、尘气分离装置连通,其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所述导料槽的底部为托板支撑。
所述托板由高耐磨材料制成。
在封闭箱体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
在落料管入口处的上皮带下方设置有与上皮带接触的无动力清扫器。所述可调阻尘软帘根据封闭箱体的长度可设置多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无动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将受料部分改为全封闭式,将原斜托辊更换为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传动更加平稳,加之内外封闭使物料无法外漏,从而解决了中转传输漏料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局部剖面图。
图中:1落料管、2回流管、3尘气分离装置、4大气连通孔、5可调阻尘软帘、6导料槽、7托板、8下皮带、9上皮带、10封闭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无动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将受料部分改为封闭式结构,将导料槽6原斜托辊更换为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7,传动更加平稳,加之内外封闭使物料无法外漏,从而解决了中转传输漏料的难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落料管1、回流管2、尘气分离装置3、大气连通孔4、可调阻尘软帘5、导料槽6、上皮带9和下皮带8、封闭箱体10。
所述落料管1位于上皮带9和下皮带8之间,上皮带9上的物料通过该落料管1转运至下皮带8上,从而实现一次转运。
所述尘气分离装置3的两侧设有大气连通孔4,前端设置有挡板,用于阻止粉尘通过,该尘气分离装置3设置在落料管1前方。
所述回流管2设置在尘气分离装置3的上部与落料管1之间。
所述封闭箱体10上方与落料管1、尘气分离装置3连通,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
所述导料槽6底部的原斜托辊改为托板7支撑,皮带在托板7上的传动更加平稳,物料不易因皮带的抖动洒落(如图2所示)。
所述托板7由高耐磨材料制成。
在封闭箱体10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5。
在落料管1入口处的上皮带9下方设置有与上皮带9接触的无动力清扫器。
所述可调阻尘软帘5根据封闭箱体10的长度可设置多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在上皮带9传送至终端时通过落料管全部落到下皮带8上,同时开始出现粉尘。
位于后侧的部分粉尘由于下落物料的阻挡被迫先后运动,通过位于后侧的过滤网,清新空气通过位于其上部的排气孔流出,受阻的粉尘被迫折回随物料前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刚,未经王兆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59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四针机用拉被装置
- 下一篇:热处理工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