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6337.2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3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杰;何林峰;窦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金兴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A61L3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胫骨 交锁髓内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愈合的胫骨交锁髓内钉。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及建筑、矿山业的增加,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增多,胫骨骨折呈明显上升趋势,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能维持骨折的理想复位及固定,又能尽快恢复下肢的关节活动及负重功能。
目前,治疗胫骨骨折的内固定多采用梅花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骨折固定作用,但由于它是一种不交锁的髓内针,因此,在患者手术后负重的情况下,它在髓腔内容易发生扭转,固定不是很稳定,而且梅花针外侧面没有设置减压装置结构,髓内钉安装在骨折病人的骨髓腔内后,骨髓骨血流动不畅,影响骨折部分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骨折部分的愈合的胫骨交锁髓内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胫骨交锁髓内钉,具有形状为实心圆光杆的髓内钉杆,在所述髓内钉杆的远端平行设置有两个远端锁定螺钉孔,髓内钉杆的远端端头设有斜形收尖的斜面,在所述髓内钉杆的近端设有两个近端锁定螺钉孔,所述的髓内钉杆表面设有两条减压平面,胫骨交锁髓内钉植入骨折病人骨髓腔后,骨髓髓血流动畅通,加快骨折部分愈合,另外便于交锁髓内钉安装器械安装定位,安装器械的定位杆顶在减压平面上,定位稳定可靠,定位精度高,便于远端锁定螺钉安装,髓内钉杆远端与近端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3-18°,符合人体工学,能更贴近胫骨,使内固定牢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压平面可从髓内钉杆的近端直至髓内钉杆的远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髓内钉杆的近端设置有锁紧螺杆定位螺孔、连接套定位槽,便于交锁髓内钉安装器械的锁紧螺杆将交锁髓内钉定位固定安装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锁髓内钉材质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有减压平面,在植入骨折病人骨髓腔后,骨髓髓血流动畅通,加快骨折部分愈合,髓内钉杆远端与近端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3-18°,符合人体工学,能更贴近胫骨,使内固定牢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髓内钉杆,2.近端锁定螺钉孔,3.远端锁定螺钉孔,4.减压平面,5.连接套定位槽,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实施例,具有形状为实心钛合金圆光杆的髓内钉杆1,在所述髓内钉杆1的远端平行设置有两个远端锁定螺钉孔3,远端端头设有斜形收尖的斜面6,髓内钉杆1近端设有两个近端锁定螺钉孔2,所述的髓内钉杆1表面设有两条从近端直至远端的减压平面4,髓内钉杆1远端与近端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5°,近端还设置有锁紧螺杆定位螺孔和连接套定位槽5。
使用前,需要用注射用水对胫骨交锁髓内钉清洗并严格灭菌。胫骨交锁髓内钉的规格选择应根据X片进行分析,直径根据髓腔大小来选,测量病人从胫骨髁骨的髁间窝到踝关节的距离,然后减去3-4cm即是选用胫骨交锁髓内钉的长度;植入前应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选择正确入钉位置后用开孔器入路至髓腔;需要时,按选用髓内钉直径的大小适当扩髓,应避免过紧,引起交锁髓内钉打入困难;插入胫骨交锁髓内钉后用安装工具进行交锁,以达到复位良好、固定坚强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金兴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金兴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6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