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6544.8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宏;刘延福;金化线;卢宇峰;吴学东;陈震;刘玉曼;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6 | 分类号: | C03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位计 玻璃管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
背景技术
玻璃管液位计是一种直读式液位测量仪表,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贮液设备中的液体位置的现场检测,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是传统的现场液位测量工具。目前,油井工区的各类容器中的液位计大多都是采用玻璃管液位计,并且随着生产的进行,玻璃管液位计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
但由于每种容器中所需玻璃管液位计的长度不一致,故需要根据实际工况对长玻璃管进行切割。现有的切割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锉刀锉口的方法,该方法在生产作业中存在如下问题:
1、工作效率低,采用锉刀锉口的方法平均每次切割过程需耗时约30分钟,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度。
2、报废率高,采用锉刀锉口的方法平均每5次切割就报废2根玻璃管,报废率高达40%,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切割过程不安全,采用锉刀锉口的方法基本都是工人纯手工操作,故在切割过程中极易造成人员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简便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以提高切割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具有板状底座,底座的端部设置有刀座,刀座具有第一座壁和第二座壁,第二座壁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座壁与底座相垂直,第一座壁上固定设置有割刀头,第二座壁上滑动设置有与割刀头相对的导向轮。
此外,导向轮上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轮与导向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导向轴与手把相连。手把呈“工”字型,导向轴设置在手把的两个把手之间。
底座上相对割刀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筒状的扶正断管架。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扶正断管架平行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极大的改善了液位计玻璃管切割的施工效果,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液位计玻璃管在切割过程中的报废率。
通过实际的现场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进行玻璃管切割的方式与采用传统的锉刀锉口的方式进行玻璃管液位计切割的方式相比,切割玻璃管平均用时由30min/根降低到0.5min/根;玻璃管报废率由40%降低到几乎为0;人员伤害概率由2%降低到几乎为0;人员劳动强度也有很大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结构简便、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完全能满足生产过程中日益增长的玻璃管液位计需求,切实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具有极高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具有一个板状底座9,底座9可以固定在工作区域内,主要用于承载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液位计玻璃管切割器中的底座9的板体形状优选为矩形。
底座9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刀座6,刀座6具有第一座壁61和第二座壁62,其中,第二座壁62固定设置在刀座6上,第一座壁61与底座9相垂直。刀座6的第一座壁61上固定设置有割刀头5,割刀头5主要用于切割玻璃管,本实用新型中的割刀头5可以采用现有玻璃管切割技术中常用的割刀头。
与设置在底座6的第一座壁61上的割刀头5相对应,在底座6的第二座壁62上活动设置有导向轮4,导向轮4可以在第二座壁62上滑动,以实现导向轮4与割刀头5之间的距离变化。导向轮4主要用于辅助割刀头5切割玻璃管,而且通过调整导向轮4与割刀头5之间的距离可将玻璃管固定,以便于达到更好的切割效果。另外,切割过程中,导向轮4可伴随玻璃管一起转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轻松地旋转玻璃管。
如图1所示,为便于准确地控制导向轮4在刀座6的第二座壁62上的移动,导向轮4还可与导向轴2和手把1相连。本实施例中,手把1为“工”字型结构,主要由两个把手和连接两个把手的螺栓组成。导向轴2设置在手把1的两个把手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帽等结构将导向轴2与手把1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65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油机铝活塞铸造方法
- 下一篇:杯内直接加热奶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