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293.9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英;沈彬;王振红;张宏飞;王必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润滑 油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新的发动机润滑油路布置型式。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上的零部件,包括轴承、齿轮轴、摇臂等,均采用机油润滑冷却,以减小摩擦,降低振动、噪声及工作温度,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这就需要在发动机部件上设置润滑油路。
目前,发动机机体内部的零件,如轴承、摇臂等,一般采用在机体上加工油道的方式进行润滑;而对齿轮等外部零件的润滑,一般有两种润滑油路结构,一种油路是在发动机端面铸造出油槽,并使用盖板、密封胶或密封垫等结构组成完整油道,从缸体主油道取润滑油,进行齿轮轴润滑冷却;或者将一部分油道集成在齿轮室上组成齿轮室上油道,润滑油从主油道经过齿轮室,再进行润滑各需要部位。这两种结构都比较复杂,对密封材料的要求较高,泄漏风险高,且易出现密封胶进入润滑油道并堵塞油道,从而导致零件润滑冷却不足的问题,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另外,中国专利CN 20092018825.9,名称为一种发动机油道的专利,采用齿轮室罩盖和缸体端面结合处设置凹槽,形成齿轮室油道,仍然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路,它的布置结构使发动机上所有润滑油通道均可在机体部件上加工,整个油路连通气缸体主油道及需润滑的部件,组成畅通油路,完成整个发动机各部位的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包括缸体油道和缸盖油道,所述缸体油道包括分别位于侧壁上的缸体主油道和缸体上油道、位于缸体前端的缸体前端油道和位于缸体后端的缸体后端油道,所述缸盖油道包括位于缸盖侧壁上的缸盖主油道、位于缸盖前端的缸盖前油道和位于缸盖后端的缸盖后油道,其中,所述缸体上油道的进口端与机油泵连通,其出口端与缸体主油道连通,缸体主油道分别与缸体前端油道和缸体后端油道相通,所述缸体前端油道与缸盖前油道相通,所述缸盖主油道的进口端与缸盖前油道相通,其出口端与缸盖后油道相通。
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与缸体前端油道连通的缸体前端分支油道,所述缸体前端分支油道的两端分别与缸体主油道和缸盖前油道相连通。
所述缸体后端设置有与缸体后端油道连通的缸体后端分支油道。
所述缸体后端还设置有缸体后端油道和上油道,所述缸体后端油道通过横油道与上油道连通,所述上油道的出口端连接传动齿轮油道。
实用新型所有润滑油道均布置在机体内部,简化了润滑油路结构,减少密封点,结构简单、降低了泄露风险;且无需使用密封胶,避免了堵塞油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A-A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B-B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C-C剖面图;
图中:3、缸体上油道,4、缸体主油道,5、缸体前端油道,6、缸体前端分支油道,7、缸盖前油道,8、缸盖主油道,9、缸盖后油道,10、缸体后端油道,11、缸体后端分支油道,12、上油道,13、缸体后端油道,15、横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阅附图1-3所示的发动机内部油道布置结构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润滑油流动方向,其结构包括缸体油道和缸盖油道,缸体油道包括分别位于侧壁上的缸体主油道4和缸体上油道3、位于缸体前端的缸体前端油道5和位于缸体后端的缸体后端油道10,缸盖油道包括位于缸盖侧壁上的缸盖主油道8、位于缸盖前端的缸盖前油道7和位于缸盖后端的缸盖后油道9,其中,缸体上油道3的进口端与机油泵连通,其出口端与缸体主油道4连通,缸体主油道4分别与缸体前端油道5和缸体后端油道10相通,缸体前端油道5与缸盖前油道7相通,缸盖主油道8的进口端与缸盖前油道7相通,其出口端与缸盖后油道9相通。
缸体前端设置有与缸体前端油道5连通的缸体前端分支油道6,缸体前端分支油道6的两端分别与缸体主油道4和缸盖前油道7相连通。缸体后端设置有与缸体后端油道10连通的缸体后端分支油道11。缸体后端还设置有缸体后端油道13和上油道12,缸体后端油道13通过横油道15与上油道12连通,上油道12的出口端连接传动齿轮油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级调速液压驱动冷却系统
- 下一篇:支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