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路按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985.3 | 申请日: | 2011-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4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5/04 | 分类号: | H01H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多路按钮的创新机构设计。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子产品经常具有多路按钮(multi-way button),所述多路按钮包含多路开关(multi-way switch),以及组装于所述多路开关上的按钮部件。于使用者按压所述手持式电子产品的按钮部件的上、下、左、右或中央,则多路开关会对应产生一个上、下、左、右或中央的信号,输入至所述手持式电子产品内,并经由屏幕显示所述信号的相对动作。
然而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手持式电子产品趋向于短小轻便,因此多路开关的体积也设计的越来越小,使得其操纵杆(operating stick)的长度过短,限制了按钮部件可设计的宽度,进而影响使用者操作手感不佳。
现有的多路按钮结构如图1所示,其为将多路开关10’焊接于电路板200’上,所述多路开关10’具有操纵杆11’,而按钮部件20’的底部中心位置具有对应所述操纵杆11’的插杆孔21’(stick inserting hole),将操纵杆11’插入于按钮部件20’的插杆孔21’以将按钮部件20’组装于所述多路开关10’,从而构成多路按钮结构100’。通常情况下,所述按钮部件20’本体宽度的设计通常不会大于多路开关10’本体的宽度。
基于前述结构,如果所述按钮部件20’本体宽度的设计大于多路开关10’本体的宽度时,当手指按压所述按钮部件20’的上、下、左或右的任何一个方向,其受力支点位于对应所述方向的操纵杆11’的侧部,而施力点的位置的直线距离会大于其组装固定的距离,对于手指按压的下压力量会使得按钮部件20’与多路开关10’两者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路按钮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按钮部件宽度受限于多路开关宽度的缺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多路按钮结构,包括多路开关、按钮部件及若干弹性部件。多路开关焊接于电路板上,且其具有操纵杆。按钮部件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对应所述操纵杆的插杆孔,可供多路开关的操纵杆插入,借以将按钮部件组装于多路开关上。按钮部件的顶部为根据使用上的需要,可标示上、下、左、右等方位。弹性部件是环绕多路开关而设置于电路板及按钮部件之间,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按钮部件的底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路按钮结构藉由设置弹性部件于电路板及按钮部件之间,当手指按压所述按钮部件的上、下、左或右的任何一个方向,其受力支点位于对应所述方向的按钮部件与弹性部件的接触面,有别于现有技术的受力结构,使得按钮部件宽度的设计不受限于多路开关的宽度,从而增加按钮部件设计的稳定度、耐久性及使用者的受力极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多路按钮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路按钮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多路按钮结构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多路按钮结构100包括多路开关10、按钮部件20及若干弹性部件30。本实施例的多路开关10的底部焊接于电路板200上。前述的多路开关10的上部中心位置具有向上突起的操纵杆11,而按钮部件20的底部中心位置凹设有对应所述操纵杆11的插杆孔21,可供多路开关10的操纵杆11插入,借以将按钮部件20组装于多路开关10上。
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按钮部件20的顶部可标示上22、下23、左24、右25等方位。优选而言,是根据弹性部件30的弹性模量及所述若干方位所标示的位置,来决定设置所述若干弹性部件30的适当位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路开关10为五向开关,所述多路按钮结构100是包含四个弹性部件30,所述若干弹性部件30是环绕所述多路开关10而设置于电路板200与按钮部件20之间(如图2所示),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按钮部件20的底部。如上所提,因本实施例的多路开关10为五向开关,故所述若干弹性部件30为分别设置于按钮部件20上的各个方位标示位置之间对应的位置,即为方位上22与右25之间对应的位置26a、方位右25与下23之间对应的位置26b、下23与方位左24之间对应的位置26c,以及方位左24与上22之间对应的位置26d(如图3所示)。虽然本实施例以使用四个弹性部件30加以说明,但依照使用上的需求不同,其他数目的弹性部件亦可实施。
所述若干弹性部件30可由弹簧或适当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优力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