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从动齿扩孔成形工艺的预锻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989.1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甘元;管熙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捷汽车零部件锻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30 | 分类号: | B21K1/30;B21J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地址: | 2018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从动 扩孔 成形 工艺 锻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从动齿扩孔成形工艺的预锻件。
背景技术
扩孔成形汽车从动齿锻件比起用其它锻造设备开式锻造汽车从动齿有许多不可替代的长处。如省去飞边,拔模斜度小、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金属流线完整,它是一种节能降耗的先进工艺。
从动齿在汽车领域的量很大,一般都用开式模锻成形。常规工艺流程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700557A“安装边立式锻造成形工艺”,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172757A“内外异形面扩孔成形技术”所记载,包括下料→加热→汽锤镦粗→摩擦压力机成形→冲床冲孔,切边→正火→喷丸。现有扩孔技术成形的工艺流程是下料→镦粗,预锻→冲孔→辗扩成形→正火→喷丸,而现有锻件由开式锻改为扩孔成形虽然可省料1KG,但孔的两端容易出现纵向毛刺,一般有3~5毫米高,严重的有10毫米高,给后续加工增加麻烦。因此如何消除毛刺成为现有扩孔成形汽车从动齿锻件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从动齿扩孔成形工艺的预锻件,在碾压时不产生纵向毛刺,在不改变工艺的情况下节省原料以及后续加工工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预锻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的环状结构的剖面包括:上、下端面及分别位于外侧的外顶斜面和外底斜面以及位于内侧的内顶曲面和内底曲面。
所述的内顶曲面和内底曲面为球状过渡面,其半径为10-20mm。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预锻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4为锻造汽车凸缘示意图;
图中:a)为预锻件图,内孔采用半球形SR40面过度;b)为终锻图,即可成形有台阶孔的终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现有技术预锻件如图1所示,在位于图1A、B的位置有严重纵向毛刺出现。
通过反复试验,本实施例采用为图2所示的预锻件,该为环状结构,所述的环状结构的剖面包括:上端面1、下端面2及分别位于外侧的外顶斜面3和外底斜面4以及位于内侧的内顶曲面5和内底曲面6。
如图3所示,所述的内顶曲面5和内底曲面6为球状过渡面,其半径为10-20mm;尤其当采用圆弧R10、R20连接时,在R20连接处形成球状过渡面,完全消除了纵向毛刺。
如图4所示,实际应用中,通过在孔口两端用SR20的圆弧过渡,扩碾结束时锻件孔口既未出现毛刺,又未出现大圆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锻件精度比自由锻高。其直径公差在±1mm以内,高度公差在±0.5mm以内;
2)锻件断面形状接近零件形状,材料利用率可提高15%以上,切削加工时间可减少20%。
3)变形力小。由于是连续局部变形,金属流线分布合理,变形力仅为常规锻造方法的1/5。
4)生产率高。辗环的生产率比自由锻高出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捷汽车零部件锻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捷汽车零部件锻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生负离子的塑料板材
- 下一篇:一种微型瓦楞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