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4313.1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石;李浩治;施松新;严星汉;叶素娜;郭建文;黄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迅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石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输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等领域。如运用光笔进行信息录入、光电鼠标、红外光电传感开关等。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通过光笔在计算机投影屏幕上进行虚拟书写和计算机操作的技术及产品。
现有的光传感器能够感知光线,从而导通电路,进而配合发光器件,则可完成物体检测功能。目前在计算机输入设备及互动投影领域,跟踪发光物体的运动轨迹即可实现计算机的输入。由于计算机输入设备通过检测发光光源是否存在来实现输入,发光光源本身的发光控制系统采取非光电检测的方式,以防止对计算机系统采集的光源信息形成干扰。
随着光子白板以及互动投影技术的发展,通过检测光点位置来实现计算机输入与交互的设备逐步推出,目前不少投影机厂商也推出了互动投影机系统,但互动投影机系统所使用的光笔或光指示器一般通过按钮控制发射信号,不能自动感知工作面而发射信号,这给书写带来不便。目前也出现了通过压力触控而发射信号的光笔,但此种方式需要按压压力维持发光,专利申请CN200510041357.5公开的一种压力触发发光笔、CN200480034928.6公开的发光触控笔以及使用该发光触控笔的用户输入设备及CN01269831.8公开的光学手写笔笔头均采用压力触控而发光。但通过压力触控的光笔结构需要一定压力才能导通电路,在投影幕等柔性工作面上不能书写则无法进行,这限制了光笔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受工作屏幕限制且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电感应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电感应装置,其包括本体、发射管、接收装置、电路板及电池单元,所述发射管、接收装置、电路板及电池单元容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发射管及接收装置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本体的底端面设有通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控制所述电池单元导通,所述发射管装设于所述本体的通孔内侧并发出红外光线,所述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通孔两侧,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光控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管发射端垂直朝向所述通孔处,所述接收装置斜插设置于所述通孔两侧,所述本体底端接触或接近反射面,所述接收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为柔性幕布。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中空笔型结构或指戴式装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元、脉冲单元及开关电路单元,所述电源电路单元与所述脉冲单元及所述开关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脉冲单元设置有振荡电路单元、与振荡电路单元电性连接的衰减电路单元及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发射管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单元与所述电子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单元对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红外光线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所述电子开关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开关设置有常闭触点及常开触点,所述常闭触点与所述衰减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源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单元依次电性连接设置有放大电路单元、带通滤波单元、积分电路单元及比较器,所述放大电路单元与所述接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输入端与所述积分电路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驱动所述电子开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电感应装置通过在本体内安装发射管、接收装置及电路板,接收装置接收从反射面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信号,利用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发射管及接收装置,并控制所述发射管在不同时间段发出不同的红外光线信号,从而让计算机输入设备检测判断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轨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受工作屏幕限制且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电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控电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迅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石,未经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迅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4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