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5628.8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文;夏祥龙;谢燕俊;陈峰;林奉铭;许贤斌;阮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装置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掌上型个人计算机等。其中,目前有一种触控装置的薄型化设计,该触控装置包含保护外盖与触控组件,该触控组件直接贴附于保护外盖的一侧,而保护外盖的另一侧则供使用者触摸以输入信息或操控电子产品,藉此,保护外盖兼具原本的保护功能与新的承载触控组件功能而可省略原本需承载触控组件的触控基板,由于此种触控装置具有轻薄的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上述薄型化设计的触控装置中,一般包括使用者操作的感应区与围绕该感应区的周边区。于保护外盖的周边区上通常会先形成一层黑色遮光层,接着再将感测电极层形成于保护外盖的感应区和部分周边区,然后再在黑色遮光层上形成与该感测电极层电性相连的信号传送线,使感测电极层上产生的电信号经由信号传送线传递至外部检测电路,进而由外部检测电路判断触控位置。因为黑色遮光层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位于周边区的感测电极层和位于感应区的感测电极层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即,位于周边区的感测电极层阶梯式地覆盖该黑色遮光层上,造成感测电极层的电阻阻值容易发生浮动,进而影响触控检测的精准度。
实用新型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藉由改变感测电极层与遮 光层的形成顺序,并通过导电层贯穿遮光层而将感测电极层与位于遮光层上的信号传送线电性连接,其可以克服上述传统触控装置的电阻阻值容易发生浮动的问题,以提升触控检测的精准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具有一感应区及围绕该感应区的一周边区,该触控装置包括:一感测电极层,自该感应区延伸至该周边区;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周边区,且覆盖位于该周边区的该感测电极层,其中该第一遮光层具有一贯穿孔以暴露出位于该周边区的部分该感测电极层;一信号传送线,设置在该第一遮光层上且不占据该贯穿孔;以及一导电层,填满该第一遮光层的该贯穿孔且电性连接该感测电极层与该信号传送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由于遮光层覆盖位于周边区的感测电极层,从而避免了因位于周边区的感测电极层和位于感应区的感测电极层存在的高度差,而使感测电极层的电阻值发生浮动的现象。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第1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创造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第2至6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创造的各种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第7A至7E图是依据本发明创造之一实施例绘示制造第2图的触控装置之中间阶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第1图,其显示依据本发明创造之一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300的剖 面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300包含触控装置100以及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或其它显示组件,显示面板200可藉由黏着层(未绘出)贴附于触控装置100下方。触控装置100例如可为电容式触控装置,具有感应区100A以及围绕感应区100A的周边区100B。
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之触控装置100为全部触控组件设置于保护外盖102上的触控结构(touch on lens),保护外盖102的外侧表面为触控装置100的触碰面,保护外盖102的材料例如为强化玻璃。感测电极层104设置于保护外盖102的内侧表面上,自感应区100A延伸至周边区100B。感测电极层104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TO),可利用沈积制程以及微影与蚀刻制程形成感测电极层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5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