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小翼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5637.7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迎春;张淼;冯丽娟;刘铁军;党铁红;陆红雷;汪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52 | 分类号: | B64C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徐年康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气动技术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飞机的机翼末梢小翼。
背景技术
在飞机飞行中,机翼下表面的高压区气流会绕过翼梢流向上表面,在机翼的末端形成强烈的旋涡,他们带走了能量,同时诱发了较大诱导阻力,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飞行效率,甚至会带来飞行安全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消除飞行中的危险,提高飞行效率,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技术人员陆续研发出一些技术以消除或减弱上述旋涡。翼梢小翼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它是通过气动外形设计,减弱机翼末端气流的扰流,耗散翼尖涡,减小飞机的诱导阻力,使得飞机获得尽可能大的减阻效果,并提高升阻比。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个航空工业发达国家都在为研制翼尖装置而不懈努力,并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翼尖装置。
根据翼尖装置的形状,目前国际上有几类:一种是翼尖帆,或称上反式翼尖小翼。这种式样的翼尖小翼一般具有三段式的结构,即具有安装段、圆弧过渡段和直板段,这种翼尖装置有比较明显的弯曲翼片,在实际应用中,波音公司(Boeing)生产的747-400型飞机和空中客车(AIRBUS)的A330和A340系列飞机都使用了这样的翼尖装置。另外在如波音727、波音757和波音767飞机进行改装时,也会安装这种翼尖装置。
另一种是三角形翼尖帆,这种形式的翼尖帆在空中客车A320系列、A310和A380中运用,这种类型的翼尖装置也可说是空中客车飞机的标准形式。
另外,波音新设计的客机如波音777、波音787、波音747-8都以特殊的鲨鱼鳍式翼尖装置(raked winglet)来代替翼尖帆。
然而,一般飞机的展弦比越大,诱导阻力越小,但结构重量却随之增加,这显然不利于飞机的飞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小翼,其能在保证飞机机翼翼根弯曲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降低飞机的诱导阻力,减弱机翼末端气流的扰流,耗散翼尖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小翼,所述小翼的高度为机翼半展长的10%左右,所述小翼前缘后掠角为机翼前缘后掠角1.5倍左右,所述小翼后缘后掠角为机翼后缘后掠角4倍左右,小翼倾斜角大约为20度,小翼安装角大约取-2.6度。特别地,所述小翼为上反式小翼。
其中安装角为小翼的根弦方向与机翼翼弦方向之间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小翼为上反式结构,其具有翼尖端板的作用,阻挡机翼下表面气流向上表面的绕流,削弱了翼尖涡的强度,增大了机翼的有效展弦比。可以基本上不增加机翼的实际翼展,而达到同样的气动力效果,从而解决停机库跨度不足和地面调动的困难。同时上反式小翼可利用翼尖的畸变流场产生向内的侧向力,可以增加机翼升力和提供向前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小翼已经与机翼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翼1主要由5个参数决定,分别是小翼的高度、前缘后掠角、后缘后掠角、倾斜角、安装角,其中具体参数为:
1)根据机翼的半展长确定小翼1的高度,所述小翼1的高度为机翼2半展长的10%左右,在本实施例中,机翼2半展长为12米,小翼高度为1.25米;
2)小翼1的前缘后掠角根据机翼2的前缘后掠角确定,所述小翼1前缘后掠角为机翼2前缘后掠角1.5倍左右,在本实施例中,机翼2前缘后掠角为27度,小翼前缘后掠角为40度;
3)小翼1的后缘后掠角根据机翼2的后缘后掠角确定,所述小翼1后缘后掠角为机翼2后缘后掠角4倍左右,在本实施例中,机翼2后缘后 掠角为17度,小翼1后缘后掠角为67度;
4)在本实施例中,小翼1倾斜角取20度;
5)在本实施例中,小翼1安装角取-2.6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小翼翼型为超临界翼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5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瓷砖包装线上砖装置
- 下一篇:万向螺旋桨式潜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