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化车载移动式相变蓄热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7911.4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兵;路生吉;薛明;李贵波;张兆海;孟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生吉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018 山东省济南市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车载 移动式 相变 蓄热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利用工业余热及废热为特殊热能用户提供热水供应和供暖服务且便于运行管理的车载移动式相变蓄热供热系统,属于移动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改革能源消费方式,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已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供热行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集中供热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的主要供热方式。但现有的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等大集中供热模式,也带来了建设投资巨大、节能减排水平不高、管网过长损耗严重、供热调节不灵活、供热成本较高和收缴费用困难等诸多弊端;同时,也无法满足非采暖地区、非采暖期以及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诸多新建小区、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宾馆、健身娱乐场所等特殊热能用户的供暖及供热水需求。目前我国城市中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耗能工业行业有大量工业余热、废热以蒸汽和高温烟气等形式被排放而白白浪费,而上述热能用户依靠自备燃油、燃气锅炉来产生热能,造成热量浪费和优质能源消耗双重能耗损失,这种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矛盾已成为我国供热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蓄热储能技术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目前主要的蓄热方法有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化学反应蓄热。显热蓄热主要是利用蓄热材料的热容量,通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进行能量的蓄存和释放。化学反应蓄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结合热储存热能。用于潜热蓄热的相变蓄热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称PCM)是利用相变物质在凝固—熔化、凝结—气化、凝结—升华以及其他形式的相变过程中,都会吸收或放出相变潜热的原理进行能量的蓄存和释放。相变蓄热技术因其储能密度大,蓄热和发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易于运行控制而得以广泛应用。
无机相变蓄热材料—结晶水合盐作为中、低温固—液相变蓄能材料,在受热达到熔点时,其所含结晶水脱出,脱出的结晶盐溶解而吸热;降温时发生逆过程,吸收结晶水而放热;具有价格便宜,体积蓄热密度大,熔解热大,熔点固定,热导率比有机相变材料大,一般呈中性等优点。相变温度在 45~95℃范围内的结晶水合盐蓄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储存、工业废热回收以及供暖和空调系统等领域。
利用相变蓄热设备可将热电厂、钢铁厂等高能耗单位的余热、废热回收储存起来,通过牵引车的运输为非采暖地区、非采暖期以及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热能用户提供供暖和热水供应服务,从而实现热量排放单位和热量使用单位的热量循环利用,同时达到一次节能、两次减排的目的;这对于解决我国供热行业所面临的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出现一些利用蓄热储能技术进行移动供热的设备和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 CN 201621764 U公开的《工业余废热移动供热装置》、CN 201476261 U公开的《智能移动供热设备》、CN 101963469 A公开的《相变材料蓄热供热装置》、CN 2755550 Y公开的《可移动式高密度相变蓄热装置》、CN 101968240 A 公开的《一种利用相变蓄热球的移动供热装置与方法》等。但现有的这些设备或装置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具体包括:(1)利用工业余废热制取热水用于供热,仅凭借显热蓄热,设备或装置的蓄热密度明显偏小;(2)在相变蓄热材料中设置换热管,通过换热管中冷热水的流动来完成充热、放热以及换热过程,会带来结晶水合盐蓄热材料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不强、移动使用过程易导致换热管损坏却难以发现以及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3)设备或装置内部相变蓄热材料的封装结构比较复杂,设备或装置制作成本较高;设备或装置内部内封装的相变蓄热材料体积比有限,设备或装置的蓄热密度难以明显提高;(4)设备或装置出水温度的自动调控系统不完善,由于相变蓄热材料放热比较集中,难以实现供热过程热水供应温度的连续稳定;(5)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监控系统,没有实现移动供热设备或装置运行过程中的采热、供热、节能减排以及车辆信息等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没有实现这些数据在热能用户、运营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间的自动传输与查询,没有实现根据这些数据对移动供热设备或装置进行调度管理和远程控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生吉,未经路生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7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空调使用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翅片
- 下一篇:一种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