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烧结技术用的中心陶瓷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8509.8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平;王琪;孙奇云;许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伊特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烧结 技术 中心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棒,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烧结用的中心棒。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晶片功能的整合化,运作时脉朝高频发展,使得晶片的发热量也大幅增加,而电脑系统内部其它硬体,如硬式磁碟机,光碟机等,都朝向高转速发展,因此也会产生相当大的热量,若没有适当散热,容易使整个系统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是热当机,对于系统内硬体设备的寿命也有相当地损耗。
目前基本都是利用金属粉末烧结式热管来解决散热的问题,热管的基本构造主要是由封闭容器、毛细结构与工作流体所组合而成,依照操作环境的区分,则可区分成蒸发段、绝热段与冷凝段。当发热组件与蒸发段接触时,其热量会从发热组件传递给容器管壁、毛细结构与工作流体。之后,工作流体因受热而吸收汽化潜热变成蒸汽。使得蒸发段的蒸汽压力高于冷凝段,因而驱动蒸汽经由热管中的通道,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蒸汽在冷凝段冷凝成液体后,会通过毛细结构并由毛细力返回蒸发段,并使工作流体得以重复循环再利用。由上可知,热管中的毛细结构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产生毛细压力,使工作流体得以从冷凝段回流至蒸发段的每一角落,有鉴于此,毛细压力的大小对于热管的热传性能有绝对地影响力。一般而言,毛细构造可区分成沟槽、多层网、纤维及金属粉末烧结四种类型,其中,金属粉末烧结式热管为目前市场的最大宗,市占率约为55%,金属粉末烧结式热管的制作粗分为四个步骤,依序为容器的制备、毛细结构制作、机械加工与成品测试。其中,毛细结构制作的制作方式可利用细钢棒插入铜管中, 然后再将已过筛的铜粉导入管中,配合外在的震荡效果使铜粉得以装填紧密,之后再将其放入气氛烧结炉中进行烧结,之后拔除细钢棒即可。
然而,传统的高温烧结后,金属棒也会和铜粉烧结在一起,因此会造成金属棒要抽出铜管时弯曲或者有抽不出的情况产生,在相关的公知技术中,有人使用石墨系的离型剂,借着在烧结前时将石墨系离型剂涂喷于金属棒上使得烧结后的金属棒容易抽出,且可使金属棒重复利用的次数提高至50次,然而每次进行烧结前都需要喷涂,使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喷涂,易抽出,可重复使用,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中心陶瓷棒。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管烧结技术用的中心陶瓷棒,它包括陶瓷杆体,以及设在该陶瓷杆体一头的尖端定位头,两者组成中心陶瓷棒,该中心陶瓷棒安置在热管中心,通过尖端定位头来定位固定。
所述陶瓷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所述陶瓷杆体的横截面为扁形,该扁形由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圆弧组成,弧度直径在5.48~5.52mm之间,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4.28~4.32mm之间。
所述尖端定位头的纵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夹角角度在23°~25°之间。
所述中心陶瓷棒的长度为300mm,所述尖端定位头的长度为8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烧结棒采用陶瓷,避免了烧结时粘在一起的情况,加上尖端定位头,很好 的控制了烧结棒在热管中的位置,使烧结均匀,不需添加离型剂,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总体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陶瓷杆体的横截面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陶瓷杆体;2、尖端定位头;3、中心陶瓷棒;4、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伊特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宜兴伊特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8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丝车间单体回收装置
- 下一篇:插片式迷宫透气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