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0942.0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2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俞碧锋;艾静;万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碧锋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安全 板栗 切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涉及一种板栗切口的设备,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切多个板栗,同时可分离板栗和残渣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炒板栗之前要给每个板栗切一道口,目前商贩基本都是用普通小刀切口,手工切板栗容易切到手,且只能一个一个的切,效率低下,也不卫生。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提供了一种可连续切多个板栗,同时可分离板栗和残渣的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板栗切口效率,且环保卫生。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由储物箱、进栗管、螺旋转动机、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缓冲箱、出栗管、鼓风机、残渣管和支撑脚组成。进栗管由漏斗状的管子构成,通过储物箱顶部的圆孔伸入箱内部,进栗管管尾通过螺丝与螺旋转动机相连。螺旋转动机横放在上支撑板上,上支撑板由螺丝固定在储物箱侧板上,螺旋转动机内部嵌有若干刀片。螺旋转动机尾部连接有内壁贴有海绵的缓冲箱。在缓冲箱下部置有出栗管,出栗管成弧状,伸出储物箱侧板。下支撑板由螺丝连接在侧板上,其上固定电动机和鼓风机,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鼓风机连接残渣管,残渣管与出栗管成一定角度横插入出栗管,伸出储物箱侧板,支撑脚置于储物箱底部。
使用时,首先把储物箱放置在平稳的平面上,打开电动机和鼓风机,主动 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将螺旋转动机转动,同时将少许板栗通过漏斗进入进栗管,当板栗落至螺旋转动机时,由于螺旋转动机的转动,使板栗按螺旋轨迹转动,在运动中与螺旋转动机内壁上的刀片相切,达到切口的目的,沿管撞击缓冲箱上的海绵,板栗与残渣同时进入出栗管,在出栗管与残渣管交叉处,鼓风机转动,受风的影响,残渣与板栗分开,残渣沿残渣管出储物箱,板栗沿出栗管出储物箱。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二、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三、能够有效提高板栗切口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储物箱(1),进栗管(2),螺旋转动机(3),上支撑板(4),电动机(5),主动轮(6),传动带(7),从动轮(8),鼓风机(9),支撑脚(10),出栗管(11),残渣管(12),下支撑板(13),缓冲箱(1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安全板栗切口机是这样实现的:由储物箱(1)、进栗管(2)、螺旋转动机(3)、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13)、电动机(5)、主动轮(6)、从动轮(8)、传动带(7)、缓冲箱(14)、出栗管(11)、鼓风机(9)、残渣管(12)和支撑脚(10)组成。进栗管(2)由漏斗状的管子构成,通过储物箱(1)顶部的圆孔伸入箱内部,进栗管(2)管尾通过螺丝与螺旋转动机(3)相连。螺旋转动机(3)横放在上支撑板(4)上,上支撑板(4)由螺丝固定在储物箱(1)侧板上,螺旋转动机 (3)内部嵌有若干刀片。螺旋转动机(3)尾部接有内壁贴有海绵的缓冲箱(14)。在缓冲箱(14)下部置有出栗管(11),出栗管成弧状,伸出储物箱(1)侧板。下支撑板(4)由螺丝连接在侧板上,其上固定电动机(5)和鼓风机(9),主动轮(6)和从动轮(8)通过传动带(7)相连接,鼓风机(9)连接残渣管(12),残渣管(12)与出栗管(11)成一定角度横插入出栗管(11),伸出储物箱(1)侧板,支撑脚(10)置于储物箱(1)底部,使用时,首先把储物箱(1)放置在平稳的平面上,打开电动机(5)和鼓风机(9),主动轮(6)通过传动带(7)带动从动轮(8)转动,从动轮(8)带动将螺旋转动机(3)转动,同时将少许板栗通过漏斗进入进栗管(2),当板栗落至螺旋转动机(3)时,由于螺旋转动机(3)的转动,使板栗按螺旋轨迹转动,在运动中与螺旋转动机(3)内壁上的刀片相切,达到切口的目的,沿管撞击缓冲箱(14)上的海绵,板栗与残渣同时进入出栗管(11),在出栗管(11)与残渣管(12)交叉处,鼓风机(9)转动,受风的影响,残渣与板栗分开,残渣沿残渣管(12)出储物箱(1),板栗沿出栗管(11)出储物箱(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碧锋,未经俞碧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0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