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1274.3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2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肖奋;曾万芬;饶秀芬;杨文付;梁桂丽;汪永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耳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具体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入耳式耳机都是采用直接插入外耳道的形式以固定于耳朵上。若插装不紧,直插式入耳式耳机无法固定,容易松脱;但若插装太紧,容易给耳朵带来不适,并引起外耳道的发红胀痛。而该入耳式耳机包括设置有扬声器组件的后壳和前壳,而前壳的出音座则由三个同轴的圆柱体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该入耳式耳机体积较大,不利于使用者的佩戴。而且,入耳式耳机的扬声器的中心线相对出音孔的轴线错开,而这容易导致高、低音损失,无法保证其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其采用了定位卡,可便于将入耳式耳机固定在耳朵上;并通过采用前壳安装座的设计,可有效缩减后壳的体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设有安装通道的后壳、与后壳固定连接的前壳、固定连接在后壳的内壁和/或前壳内壁上的扬声器组件;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前壳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呈半圆环状的定位卡;定位卡的延伸方向与前壳的延伸方向一致。
前壳还包括同轴的安装座和出音座;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与安装通道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出音孔设置于出音座上,并与安装腔连通。
出音座呈阶梯轴状,由两个同轴的圆柱台组成;出音座的最大外径与人体的外耳道的内径相匹配。
扬声器组件的中心线与出音孔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入耳式耳机,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了定位卡,可便于将入耳式耳机固定在耳朵上;
2、通过在前壳上设置有安装座,可便于将扬声器组件前移,进而可缩减后壳的体积,节省成本,更便于携带与使用;
3、通过将扬声器与出气孔对正设置,可确保无高、低音损失,从而保证入耳式耳机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入耳式耳机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后壳1、与后壳固定连接的前壳2、固定在后壳1和/或前壳2内部的扬声器组件3,该扬声器组件3绕其中心线旋转成型。
后壳1为一端呈半球状的圆柱体,其上还设置有沿后壳1轴线延伸的安装通道12。通过采用半球状的结构,可极大限度扩大其安装通道12的容积,便于扬声器组件3的安装。所述前壳2固定于后壳1的前端。前壳2的延伸方向与后壳1的延伸方向一致。前壳2包括呈锥台状的安装座21和出音座22。安装座21的轴线与后壳1的轴线重合。安装座21内设置有沿其轴线延伸的安装腔23,安装腔23与安装通道12连通。在装配扬声器组件3时,可将扬声器组件3的前端前移至安装座21的安装腔23内,通过采用安装腔23的设计,可缩减安装通道12的体积,进而可缩减后壳1的体积,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还便于携带与使用。通过缩减后壳1的体积,可有效调节后壳1与前壳2的比例,使其更具美感。
出音座22呈阶梯轴状,由同轴的大圆柱台、小圆柱台组成。该小圆柱台的一端固定于大圆柱台上,另一端则固定于安装座21的前端。大圆柱台的外径与佩戴者的外耳道的内径相匹配。加工时需注意的是:大圆柱台、小圆柱台、安装座三者轴线重合。出音座22上还设置有沿其轴线延伸的出音孔24,该出音孔24从大圆柱台的端面贯穿至小圆柱台的端面,并与安装腔23连通。装配时,扬声器组件需与出音座的出音孔24对正设置,也就是,扬声器组件3的中心线与出音孔24的轴线重合,可确保扬声器的中、高音没有损失,从而保证该入耳式耳机的音质。安装座21的前端设有倒角,可防止佩戴者在使用时,安装座21的棱角将耳朵刮伤;而且通过采用倒角结构,使该入耳式耳机更具有美观性。将出音座22置于佩戴者的外耳道,扬声器组件产生的声音可经出音座22传至佩戴者。
当然,上述安装座21并不仅限于圆锥形,还可根据实际加工需求设置为圆柱形等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1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
- 下一篇:用于铁路信号系统的贯通接地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