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排水结构的永磁铁氧体磁瓦上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2727.4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8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定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排水 结构 永磁 铁氧体 磁瓦上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铁氧体磁瓦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水结构的磁瓦模具上模。
背景技术
永磁铁氧体磁瓦成型分干压成型和湿压成型。干压成型所用的料粉(SrFeO)含水量小(含水量通常在3% 以下),成型时不需要排水,成品率很容易控制,所做产品性能不高;湿压成型所用的料粉粒度为0.7-1.1微米,并含有35%-40%水分(俗称料浆)。成型时料浆注入中模模腔中,料浆因为水分大,流动性好,有利于磁粉颗粒在磁场作用下移动翻转,定向取向。成型的坯体磁畴排布规则,各向异性大,磁性能高。不利的是成型时坯体中水分残留过多或坯体各部位残留水分不均匀,会直接影响坯体的质量。
由于磁瓦产品呈弧形,模具也需制作成弧形,液压机压制成型时,施力点是沿着弧形面作用到坯体上的。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压机通过模具传递到坯体上的压强在弧顶处分解最小,作用在坯体上的力大;而从弧顶向两边侧越远,力的分解越大,作用在坯体上的力越小。所以在相同的压制时间内,坯体中间靠近弧顶部位挤压力大,水分排出快;从弧顶分别向两边侧越远,挤压力越小,水分排出的速度越慢,即同一压制周期内,坯体从弧顶向两侧水分排出量呈递减趋势。这样压制成型的坯体靠近弧顶的中间部位含水量小,坯体密度大(3.5-3.8g/cm3);两边侧部位含水量大,坯体密度小(2.5-2.8g/cm3)。由于坯体各部位密度相差过大,中间部位因过压产生沿轴高向直裂纹,两边侧因欠压产生沿弧面向横裂纹,尤其是弓高大,厚度偏厚的产品表现得更明显。经高温烧结时,各部位收缩差异会增大,产生较大的应力,导致熟坯产生裂纹,产品机械强度差;且因坯体含水量不均,烧结收缩坯体沿轴向、弧向均产生超过理论值的变形量,需靠增加成型坯体设计厚度来确保后道磨加工不漏磨,增加了成型难度和磨加工余量。
目前公知的磁瓦模具排水结构沿弧形方向的槽式排水上模和矩阵分布孔式排水上模(见图4)。由于磁瓦呈弧形,成型坯体受力点也呈弧形分布的特点,造成的坯体受力不均,用上述结构上模压制成型的坯体,其弧顶附近区域的密度比两边侧的密度大1g/cm3以上,给坯体带来较严重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满足使模具在成型时坯体弧顶附近区域排水慢,向两边侧排水渐快,缩小坯体各部位密度差异的呈蝶形分布的孔式排水上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新型排水结构的永磁铁氧体磁瓦上模,所述永磁铁氧体磁瓦上模本体上设有两个以上的上模弧形工作面,每个上模弧形工作面至上模本体顶面设有垂直贯通的排水孔;上模弧形工作面弦长宽度为2L,上模弧形工作面轴向长度为M,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在每个上模弧形工作面呈对称分布,一侧排水孔的分布如下,
距中心线远端的I区内设有两列以上的以列中心距为3.5mm、D1为Φ2.5mm的上模排水孔A;每列的上模---排水孔A的数量n为[Mmm/3.5mm],[x]为取整函数;
距中心线近端的II区内设有两列以上的以列中心距为5mm、D2为Φ2.2mm的上模排水孔B;
所述II区内排水孔B由外向内每列递减一个上模排水孔B,且每相邻列之间上模排水孔B错位分布;其起始列的上模排水孔B的数量为[n/2] ,其末列的上模排水孔B的数量为2。
所述上模弧形工作面的I区的宽度为L/4。
所述上模弧形工作面的II区的宽度为L×7/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2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芯成型喂料器
- 下一篇:一种实木地板压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