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2884.5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1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严俊;曾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俊 |
主分类号: | F26B17/16 | 分类号: | F26B17/16;F26B23/10;F26B25/2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炼 粉末 连续 烘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烤装置,具体是一种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大量的粉末料,一般将平均粒径小于60目的物料称为粉末料,如炼钢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萤石粉、碳化硅粉末料、焦/煤粉等;在铝冶炼过程中使用的冰晶石、氟化铝、氧化铝粉等;在铜冶炼过程使用的石灰、精炼剂等。其中大部分粉末料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易吸潮。有些物料吸湿性相当好,吸湿后水分可达到5%以上,对金属的冶炼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危及生产安全。
近年来,粉末料烘烤在冶炼工艺中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要求对添加的粉末状物料进行烘烤脱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粉末料烘烤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烘房烘烤,即新建专用的带烘烤功能的厂房,将粉状料置于房内进行干燥处理。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投资大,能耗高,烘烤脱湿效果不明显,且在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二次吸潮;其二是料仓内烘烤,即在现场设置带烘烤功能的专用料仓进行烘烤。文献检索和实地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在用的这种烘烤方式也存在烘烤量小,烘烤温度不均匀,易结块、现场环境恶劣等问题,难以满足冶炼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料仓烘烤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通过对料仓结构、烘烤方式、加热元件形式、控制方式等进行全新设计,使粉状物料实现连续烘烤,烘烤温度高且均匀,达到完全脱湿,消除结块现象,满足冶炼生产工艺的要求。
一种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包括热源系统、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料仓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料仓内底部的环形散热管及上部的网状散热管,所述热源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与所述料仓的环形散热管及网状散热管连通。
其中,所述热源系统的输入端通过热交换器与低温介质输送管道连接,低温介质经所述低温介质输送管道后通过热交换器进入热源系统。
其中,所述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包括热介质输送管道,所述热介质输送管道与所述料仓的环形散热管及网状散热管连通。
其中,热介质输送管道上设有介质测温元件及控制阀门,所述介质测温元件及控制阀门分别与控制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料仓固定安装在料仓支架上,所述料仓包括料仓夹层、设置在料仓夹层外围的料仓保温层及设置在料仓底部的旋转下料阀。
其中,所述料仓夹层与所述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连通。
其中,所述料仓夹层上安装有测温元件,用于检测物料的温度。
其中,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废气管、引风机及烟囱,所述废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料仓的上部,另一端通过引风机与烟囱连通。
其中,所述废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引风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环形散热管及网状散热管内可形成强制对流环境,可增加热介质与散热管和散热管与物料间的热交换,实现对粉末料的快速加热脱湿,粉末料从料仓上部装入,经过网状散管、环形散热管,最后经旋转下料阀排出,使粉状物料实现连续烘烤,烘烤能力大,且烘烤温度均匀,可完全除去粉末料中的水分,达到完全脱湿,消除结块现象,满足冶炼生产工艺的要求;而且投资省,在同等烘烤规模下,该装置的制造成本只有烘烤房的二十分之一,只有传统料仓烘烤装置的三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源系统,2-低温介质输送管,3-引风机,4-热交换器,5-网状散热管,6-料仓支架,7-粉末料测温元件,8-高温介质输送管,9-介质测温元件,10-调节阀门,11-控制柜,12-旋转下料阀,13-环形散热管,14-料仓,15-料仓夹层,16-料仓保温层,17-废气管,18-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冶炼用粉末料连续烘烤装置包括热源系统1、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料仓14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料仓14内底部的环形散热管13及上部的网状散热管5,所述热源系统1通过所述热介质输送管路系统与所述料仓14的环形散热管13及网状散热管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俊,未经严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2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流叶片的压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入耳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