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钻柱防提断功能的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3868.8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孟少辉;陶诗凯;何伟红;邹连阳;张立刚;杜金凤;陈慧慧;郭晨;方志猛;王晓颖;李英;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钻柱防提断 功能 地面 防喷器 控制 装置 | ||
1.带钻柱防提断功能的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两个二位三通换向阀、两个梭阀、一个操作按钮阀(42)、一个蓄能器组(24)、一个隔爆电动机(10)、一个曲轴柱塞泵(12)、一个减压溢流阀(22)、一个气手动调压阀(33)、两个气动油泵(6)、两个气源处理元件、两个气动调压阀、一个液气开关(4)、六个截止阀、九个三位四通气转阀(35)、一个分配阀(34)、八个气缸(19)、八个显示气缸(9)、十四个球阀、六个滤油器、一个压力控制器(15)、三个单向阀、两个溢流阀、七个三位四通转阀、一个二位三通转阀(23)、三个气动压力变送器、一个空气过滤减压阀(31)、七个压力表、一个方板(53)和油箱(52)组成,其通过管线连接的关系如下:
a)二位三通转阀(23)的出油口A与六个三位四通转阀的进液口P相连接;二位三通转阀(23)的进液口P1与减压溢流阀(22)的出油口A相连接;二位三通转阀(23)的泄油口T与油箱(52)相连接;
b)控制第一半封闸板防喷器(44)关闭的第一控制半封闸板防喷器的三位四通转阀(46)的出油口B分别依次与第四截止阀(47)、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的进液口Y相连接及第一半封闸板防喷器(44)的关闭压力油口相连接;控制第一半封板防喷器(44)打开的第一控制半封闸板防喷器的三位四通转阀(46)的出油口A与第一半封闸板防喷器(44)的打开压力油口相连接;控制其余环形、全封闸板防喷器或放喷、备用液动阀关闭的三位四通转阀的出油口B仅与环形或相应的闸板防喷器的关闭压力油口相连接,控制其余环形、全封闸板防喷器或放喷、备用液动阀打开的三位四通转阀的出油口A与环形或相应的闸板防喷器的打开压力油口相连接;
c)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的进气口P与第一气源处理元件(1)的出气口A相连接;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的出气口A与第一梭阀(41) 的进气口P1相连接;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的排气口B与大气相连通;
d)第二个二位三通换向阀(39)的进气口P与第一气源处理元件(1)的出气口A相连接;第二个二位三通换向阀(39)的出气口A与第一梭阀(41)的进气口P2相连接;第二个二位三通换向阀(39)的排气口B与空气相连接;
e)第一梭阀(41)的进气口P1、P2分别与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第二个二位三通换向阀(39)的出气口A相连接,第一梭阀(41)的出气口A与操作按钮阀(42)的进气口相连接;
f)第二梭阀(48)的进气口P1与操作按钮阀(42)的出气口相连接;第二梭阀(48)的进气口P2和防碰天车气路相连接,第二梭阀(48)的出气口A与钻机气动刹车系统气缸进气口相连接;
g)第二气源处理元件(36)的进气口P与气源相连接,第二气源处理元件(36)的出气口B与第二调压阀(49)的进气口相连接,出气口A分别与控制气源的三位四通气转阀(8)的进气口P和空气过滤减压阀(31)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调压阀(49)的出气口与分配阀(34)的进气口P1相连接;
h)第一气源处理元件(1)的进气口P与气源相连接,第一气源处理元件(1)的出气口A分别与第一调压阀(3)的进气口、液气开关(4)的进气口Y、第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45)和第二个二位三通换向阀(39)的进气口P相连接;第一调压阀(3)的出气口与分配阀(34)的进气口P2相连接;
i)气手动减压阀(33)的进液口P与第二滤油器(21)的出油口相连接,气手动减压阀(33)的进气口Y与分配阀(34)的出气口A相连接,气手动减压阀(33)的出气口A与控制环形的三位四通转阀的进气口P相连接,气手动减压阀(33)的回油口T连到油箱(52);
j)液气开关(4)的进气口Y与第一气源处理元件(1)的出气口A相连接,液气开关(4)的进液口P与第二球阀(17)相连接,液气开关(4)的出 气口A通过第一截止阀(5)与气动油泵(6)的进气口Y相连接;
k)气动油泵(6)的吸油口P通过第二滤油器(21)、第一球阀(11)连接到油箱,气动油泵(6)的排油口A通过第一单向阀(7)连接到第二球阀(17)及分别连接到第二滤油器(21)、减压溢流阀(22)的进液口P和气手动调压阀(33)的进液口P;
l)柱塞泵(12)的吸油口P一路通过第一滤油器(14)、第三球阀(13)与油箱(52)相连接,一路通过滤油器、第一球阀(11)与外接液压源相连接,同时柱塞泵(12)与电动机(10)相连接,柱塞泵(12)的排液口A一路通过第二单向阀(16)与蓄能器组(24)相连接,一路通过第二单向阀(16)、第二球阀(17)分别连接到第二滤油器(21)、减压溢流阀(22)的进液口P和气手动调压阀(33)的进液口P;
m)蓄能器组(24)直接通过第二单向阀(16)与柱塞泵(12)排液口P相连接,蓄能器组(24)还通过第二球阀(16)分别与第一单向阀(7)、气动油泵(6)的排油口A相连接及第二过滤器(21)、减压溢流阀(22)的进液口P和第二过滤器(21)、气手动调压阀(33)的进液口P相连接;蓄能器组(24)与柱塞泵(12)之间连接管路及蓄能器组(24)与气手动调压阀(33)之间连接管路中分别连接有第一溢流阀(18)和第二溢流阀(26);
n)第一气动压力变送器(28)的进液口P与蓄能器组(24)相连接,进气口Y与第二气源处理元件(36)的出气口A相连接,出气口A与第三压力表(37)相连接;第二气动压力变送器(29)的进液口P与二位三通转阀(23)的出油口A相连接,进气口Y与第二气源处理元件(36)的出气口A相连接,出气口A与第五压力表(51)相连接;第三气动压力变送器(50)的进液口P与气手动调压阀(33)出油口A相连接,进气口Y与气源处理元件(36)的出气口A相连接,出气口A与第四压力表(38)相连接;
o)控制气源的三位四通气转阀(8)的排气口A与其余控制环形、第一半封闸板防喷器(44)、第二半封闸板防喷器(43)及液动阀的所有三位四 通气转阀的进气口P相连接,控制气源的三位四通气转阀(8)的排气口B与大气相通;
p)控制环形、第一半封闸板防喷器(44)、第二半封闸板防喷器(43)及液动阀的所有三位四通气转阀的出气口B与气缸(19)的出气口A、显示气缸(9)的出气口A相连接;
q)气缸(19)的进气口P与对应的三位四通气转阀的出气口A及显示气缸(9)的进气口P相连接,气缸(19)的排气口A与相应的三位四通转阀的出气口B及显示气缸(9)的排气口A相连接,同时气缸(19)与三位四通转阀通过连杆连接,显示气缸(9)通过连杆与三位四通气转阀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38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部含修正液的中性笔
- 下一篇:能自动润滑的抽油机井口密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