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管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3995.8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骆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王传林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管生产质量控制,更具体地,是一种焊管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焊管生产中,例如HFW(高频焊接)焊管,离线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是焊缝超声波无损检测。在探伤操作过程中,位于探伤工位的待检钢管是不动的,焊缝朝上,静态地等待检测。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探伤小车从原始位快速向下,到接近钢管焊缝的高度停下,然后在沿着管子焊缝的水平方向上,从钢管的前端向后端连续不停进行检测。
具体地,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焊管探伤装置的示意图。结合图2,该探伤装置100包括伺服电机110,驱动气缸120,光栅130、140、超声波探头150等。首先,探伤装置100先由固定在电机支架112上的伺服电机110控制向下到初始位置,其中电机支架112可在水平位置上沿X轴方向在机架30上移动,而伺服电机110可驱动与驱动气缸120相连接的活动杆122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该初始位置由直缝焊管的规格而确定,例如,对于直径为217至630毫米的直缝焊管,超声波探头150距离钢管的最高端(即焊缝)约10厘米左右,光栅130、140距离钢管的最高端约18厘米左右。然后,探伤装置100在驱动装置(图未示)的驱动下,沿着钢管20慢慢前进,当光栅130、140检测到钢管支架10上的钢管20时,根据水平移动的速度,可利用PLC芯片或其他数字处理芯片计算出探伤装置100移动的距离。超声波探头150的探头架由驱动气缸120驱动压在钢管20表面,从而超声波探头150在整个探伤过程中始终可紧贴钢管20表面。探伤装置100探伤操作完成后,驱动气缸120回缩,并使各部件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现有的探伤装置中,升降活动杆122的伺服电机110采用编码器进行控制。当在Z轴上初定位过程中,升降活动杆122下降时应自动快速地来到预定位置,但当升降伺服电机的抱闸,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编码器专用电缆或者相应的变频器等出现问题时,伺服电机110一旦启动,升降活动杆122以及与其相连接气缸、探头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向下行进,并撞击到钢管支架上,从而造成探伤装置的精度出现问题,或者导致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用于焊管的探伤装置中存在的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焊管探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焊管探伤装置,包括:
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可水平移动的电机支架上;
与伺服电机相连接的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连接有驱动气缸;
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端相连接的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多个超声波探头和多个光栅;以及
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位移光尺以及光尺感应块,其中,所述位移光尺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并与所述活动杆相平行,所述光尺感应块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并且所述电机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该第一档块和第二挡块通过的时间间隔的速度测量光栅。
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连接有PLC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焊管探伤装置,当出现失速坠落时,可有效避免碰撞,并可有时间和条件来检查失速坠落的原因,因此确保了探伤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焊管探伤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钢管以及钢管支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焊管探伤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焊管探伤装置200,包括:伺服电机210,该伺服电机210固定在可水平移动的电机支架212上;与伺服电机210相连接的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活动杆222,该活动杆222上连接有驱动气缸220;与驱动气缸220的活塞端相连接的探测组件,探测组件包括多个超声波探头250和多个光栅230、240;以及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位移光尺262以及光尺感应块264,其中,位移光尺262固定在活动杆222上,并与活动杆222相平行,光尺感应块264固定在电机支架2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39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