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4115.9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外罩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相关产品必须取得一输出电压而驱动,最常见的电压取得方式为以插头连接插座或是装设电池,而一般来说室内使用的输入电压不是110V就是220V,容易损坏电子产品,故必须经过一变压器进行降压后,才能使用。
现有的电源变压器,主要包含有一供线圈缠绕的线圈架以及一穿置该线圈架并形成磁回路的铁芯。其中该线圈架具有高压绕线区与低压绕线区,分别供一高压线圈与一低压线圈缠绕,而于该高压绕线圈输入电压,经过该铁芯激磁后,进行电压转换后于该电压线圈输出,以提供负载使用。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54708号“变压器的绝缘保护构造”,其为一种变压器绝缘保护构造,该变压器包括线圈绕线架、铁心、及线圈等基本构件,其中在线圈绕线架上以架板将缠绕的线圈区分为不同的级次,藉不同的线圈匝数比感应产生不同的输出电压。其主要特征在于:为防止高压侧发生跳火,特别在高压线圈侧与低压线圈侧之间增加一绝缘间隔,并在高压线圈侧的外围加设一绝缘保护盖,藉使变压器得到较佳的绝缘保护效果。
此外,也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第CN201340785号“一种用于变频微波炉的高频变压器”,该申请为一种用于变频微波炉的高频变压器,包括磁芯,固定磁芯的骨架,绕制于骨架上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所述骨架具有上部线槽和下部线槽;所述初级线圈绕制于下部线槽,所述次级线圈绕制于上部线槽;所述固定磁芯的骨架固定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上部线槽与下部线槽的中心轴与电路板平面垂直。所述骨架的底部嵌入电路板上,采用螺丝或塑料锁扣固定。所述磁芯是U形磁芯或E形磁芯、或I形磁芯。
上述变压器的绕线架的初级缠绕部与次级缠绕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无法同时缠绕,当该初级缠绕部在进行缠绕该初级线圈时,该次级缠绕部无法同时缠绕该次级线圈,需待该初级线圈缠绕完毕后方能缠绕该次级线圈,降低了生产速度。此外,当该绕线架与该铁芯在组合成变压器前,筛选测试该绕线管上的该初级线圈与该次级线圈是否正常时,由于该初级线圈与该次级线圈是缠绕在一体成型的该初级与次级绕线部上,当测试出为不良品时,则需将整个已绕有初级与次级线圈的绕线管打入不良品,实不符合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以解决上述习用线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问题,增加生产速度以及减少不良品的损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包含一第一绕线件、一第二绕线件、一外罩及一铁芯组,该第一绕线件与该第二绕线件分别供一线圈缠绕并具有一第一通孔与一第二通孔。该外罩具有一容设该第一绕线件与该第二绕线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具有一隔板,该隔板区隔出容设该第一绕线件的一第一容置区与容设该第二绕线件的一第二容置区。而该铁芯组穿设该第一绕线件的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绕线件的第二通孔以形成磁回路。
进一步地,该第一绕线件供一高压线圈或一低压线圈缠绕,该第二绕线件供一高压线圈或一低压线圈缠绕。
进一步地,该铁芯组是选自于由U形铁芯、I形铁芯或E形铁芯所构成的群组。
进一步地,该隔板具有一供该铁芯组穿过的穿设孔。
进一步地,该外罩具有一相对于该第一通孔以及该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该外罩具有至少一与一电子组件连接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绕线件及该第二绕线件得与该外罩结合或分离,在制造组装的过程中,该第一绕线件缠绕线圈与该第二绕线件缠绕线圈的工序可同时进行,只需将缠绕完线圈的该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与该外罩组合起来,即完成装设,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又该第一绕线件与该第二绕线件可分开缠绕线圈,当筛选测试时,缠绕该第一绕线件的线圈与缠绕该第二绕线件的线圈其中之一被判定为不良品,只需更换被判定为不良品的线圈,大大减少不良品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4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