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车轮的胎压监测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4379.4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任彦莎;曹立臣;郭凤刚;王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车轮 监测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轮的胎压监测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有数据表明,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而所有会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压不足当为首要原因,因此,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已将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通常,进行胎压监测会在汽车车轮的气门嘴部分上安装一个胎压监测模块,通过该模块来感测轮胎内的气压,并将测得的数据发送到汽车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胎压监测模块1为底面为平面的长圆体结构,并且如图3所示,所述现有胎压监测模块1直接固定在汽车车轮的气门嘴部分A上,因此从图3和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所述现有胎压监测模块1的表面高出于车轮的轮辋槽B之外。因而,当安装轮胎时,轮胎的侧边会与所述现有胎压监测模块1发生干涉,从而导致胎压监测模块与气门嘴部分相连的部位被切断,另外当剥离轮胎时,由于需要借助刚性工具,因此也极易将胎压监测模块铲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拆装轮胎时受损的胎压监测模 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轮的胎压监测模块,其中,该胎压监测模块通过连接体连接到车轮的气门嘴部分。
优选地,所述胎压监测模块的底面为弧面。
更优选地,所述弧面的弧度与车轮的轮辋槽底面的弧度相配合。
由于现有的胎压监测模块是直接连接在汽车车轮的气门嘴部分上,且通常气门嘴部分是斜插设置在车轮上,以伸入轮胎内部,因此使得该胎压监测模块被斜翘地定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门嘴部分和胎压监测模块之间设置一连接体,使胎压监测模块先连接到该连接体上,然后再将该连接体连接到气门嘴部分上,这样使得所述胎压监测模块能够沉入车轮的轮辋槽内而不再翘起,因此可以避免在拆装轮胎时对所述胎压监测模块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表示现有的胎压监测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沿图1中线X-X截取的现有的胎压监测模块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现有的胎压监测模块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压监测模块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压监测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沿图7中线Y-Y截取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压监测模块的截面图;以及
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压监测模块的安装结构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气门嘴部分 B 轮辋槽
C 轮辋槽底面 1 现有胎压监测模块
2 胎压监测模块 3 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轮的胎压监测模块2通过连接体3连接到车轮的气门嘴部分A。
通过在气门嘴部分A和胎压监测模块2之间设置所述连接体3,使连接体3先连接到气门嘴部分A上,然后再将胎压监测模块2连接到连接体3上,这样使得所述胎压监测模块2能够不再像现有技术那样斜翘地定位,而是沉入车轮的轮辋槽B内,因此可以避免在拆装轮胎时对所述胎压监测模块造成损坏。
其中,所述连接体3为一个块体,其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只要保证使连接到上面的胎压监测模块2能够沉入车轮的轮辋槽B内而不是斜翘着即可。另外,所述连接体3需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能够承载连接到上面的胎压监测模块并且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防在车辆运行过程 中因颠簸而发生变形或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4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平衡悬架系统和矿用自卸汽车
- 下一篇:一种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