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第三道油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4438.8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4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罗珒;黄鹏华;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5/00 | 分类号: | F02F5/00;F16J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第三 道油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第三道油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油发动机第三道油环主要有三道,第一道和第二道为气环,第三道为油环,气环主要用于密封燃烧室内气体以免窜漏进入曲轴箱内;油环主要用于分布机油使缸壁表面形成油膜,同时刮下多余的机油,防止机油进入燃烧室内高温结焦。第三道油环结构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活塞的可靠性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随着发动机的发展,第三道油环承受越来越大的冲击载荷,为了减小第三道油环的惯性力,要求第三道油环轻量化,即压缩第三道油环高度。由于气环承载负荷较大,易发生断裂,故气环材料除耐热、耐磨要求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冲压韧性。当第三道油环高度减少后,第三道油环与气缸接触的面积相应减少,需要提高第三道油环的径向压力,即提高第三道油环的张力,保证接触面压,从而要求第三道油环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第三道油环,其采用衬环、上刮片环和下刮片环组成的组合第三道油环,由上刮片环和下刮片环将机油均匀的布置在缸壁上,同时刮离多余的机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第三道油环,所述第三道油环包括衬环、上刮片环和下刮片环;所述衬环具有第一环段、主环段和第二环段;所述上刮片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段,所述下刮片环套设于所述第二环段。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下所述。
所述第一环段截面为矩形,该第一环段呈齿轮状环。
所述主环段截面为矩形,该主环段呈齿轮状环。
所述第二环段截面为矩形,该第二环段呈齿轮状环。
所述第一环段、所述主环段和所述第二环段三者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一环段与所述主环段之间、所述主环段和所述第二环段之间相邻两齿顶或相邻两齿底之间设置泄油槽。
所述上刮片环或所述下刮片环的内外周截面为桶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采用衬环、上刮片环和下刮片环组成的组合第三道油环,由上刮片环和下刮片环将机油均匀的布置在缸壁上,同时刮离多余的机油。
上刮片环的内外周截面为桶形,下刮片环的内外周截面亦为桶形,由第一环段和第二环段的径向支撑形成低组合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第三道油环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所述衬环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所述衬环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4是对应图3中第一环段、主环段和第二环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发动机第三道油环31,该第三道油环31包括衬环311、上刮片环312和下刮片环313;衬环311具有第一环段3111、主环段3113和第二环段3112;上刮片环312套设于第一环段3111,下刮片环313套设于第二环段3112。其采用衬环311、上刮片环312和下刮片环313组成的组合第三道油环31,由上刮片环312和下刮片环313将机油均匀的布置在缸壁上,同时刮离多余的机油。
第一环段3111截面为矩形,该第一环段3111呈齿轮状环。主环段3113截面为矩形,该主环段3113呈齿轮状环。第二环段3112截面为矩形,该第二环段3112呈齿轮状环。第一环段3111、主环段3113和第二环段3112三者的齿数相等;第一环段3111与主环段3113之间、主环段3113和第二环段3112之间相邻两齿顶或相邻两齿底之间设置泄油槽3114。该泄油槽3114中亦能容纳机油,该机油有利于上刮片环312或下刮片环313与衬环311的润滑
上刮片环312或下刮片环313的内外周截面为桶形。上刮片环312或下刮片环313的外周面外凸主环段的外周面。由第一环段3111和第二环段3112的径向支撑形成低组合张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4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栓锁紧垫片
- 下一篇:一种减振降噪的柴油发动机冷却水泵总成